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川北有朵“雪绒花”
第21版:金色池塘 2020-01-18

川北有朵“雪绒花”

□郑自华

2013年5月25日,在虹口区的霍山公园,一支二十来人组成的合唱团用意大利语演唱《希伯来奴隶大合唱》,真挚的感情,打动了在现场的以色列代表团。以色列代表团为了缅怀他们受迫害的先祖,到上海犹太纪念馆参观,然后和中国人民一起用歌声共同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此刻,霍山公园内,中国人和以色列人载歌载舞,歌声将两国人民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

2014年10月20日,俄罗斯叶卡捷琳堡拉多斯特艺术团到广中路街道访问。中方一支合唱团以《雪球花》以及《山楂树》等俄语歌曲联唱的形式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纯正的发音,优雅的举止,得到了俄罗斯朋友和上海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俄罗斯朋友连连跷起大拇指。

这两次演出的合唱团,就是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简称川北)的“雪绒花”外语合唱团。

在川北发芽壮大

“雪绒花”前身是鲁迅公园老年合唱队外语歌唱组。1990年由施良江、崔激、干祖英等十来位退休教师、外语翻译和高级工程师等自主结合而成,以唱英语老歌为主。2008年,解放军411医院呼吸道科退休副主任医师柴振安加入了合唱组,不久被老同志们推荐担任队长。

柴医生搞过呼吸机研发工作,退休后力图把呼吸力学、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中枢对呼吸控制理论用到唱歌上来。柴医生对世界历史,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史有浓厚兴趣。他提出外语歌队要贯彻继承文艺复兴的遗产,要发展上海海派文化。当时这支队伍渐渐趋于老龄化,于是,他着手广为招募喜欢唱外语歌的较为年轻的爱好者,让普通市民,特别是知识分子走进演唱外语歌曲的队伍。

2012年9月,沈剑敏的加盟,合唱团发生了质的变化。沈剑敏退休前是一所中学的美术老师,她有着很好的语言、音乐天赋。由于新成员加入,柴医生因势利导对合唱组进行改革,经过几年的运作,合唱组升格为合唱团,拥有成员80余人,并冠名“雪绒花”。根据实际情况,柴医生将合唱团(大组)再细分成中组和小组,大组以老带新,由程法铨、顾慧敏带教,中组有声部的合唱组由沈老师负责,小组则是独唱和重唱为主。组与组之间实行竞争机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还可以互相流通,这样才能进步。根据“雪绒花”的现状,沈老师提出,我们不能满足于用中文唱外国歌,要学会唱原汁原味的外语歌,唱歌时要做到“洋腔洋调”、“像模像样”。这是很大的挑战,大家想到“雪绒花”的精神含有进取、开拓的意思,于是充满了信心。

开始时,大家拿到歌谱就像看天书一样,很不习惯。沈老师通过在网上找各语种的范读,用陈明正、周祖良老师的汉语注音本和国际音标注音本进行比较、琢磨,反复聆听原唱等方法,力求让大家做到发音、吐字规范。每次演唱合唱大作品前,她都认真备课,将每个声部都亲自唱好录下来再发到群里供大家参考学习,这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老师刘敏莉和有着较好声乐素养的顾建华的辅佐下,歌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提高大家的音乐素养,团里还经常组织大家去专业乐团观摩演出及观看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演示(如歌唱家黄英的专场讲座)等。

歌队成立至今已用外语演唱了《故乡的亲人》(英)、《希伯来奴隶大合唱》(意)、《哈利路亚》(英)、莫扎特的《弥赛亚作品》片段(德)等大型合唱曲目及丰富多样的艺术类歌曲。小组形式以独唱、重唱为主。他们和市里的业余优秀歌手一起唱了许多欧洲歌剧中难度较大的咏叹调等经典曲目,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比才的《卡门》等剧中众多的经典唱段。兄弟歌队同行说:“你们过去能唱不少外语歌,但是你们的声音让人不敢苟同,现在,你们进步很大,让人刮目相看。”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由“雪绒花”牵头建立了“上海外语歌曲协作群”和“中外歌剧群”,在川北街道活动中心马骊主任及相关老师的支持下,邀请了黄浦金曲外语合唱团、江宁街道外语歌队、天山社区外语歌队、控江街道春之声歌队等,多次成功举办了外国歌曲合唱、重唱和独唱音乐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高雅艺术走近大众

金伴,退休前是某中医药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他是队里抒情男高音,虽然寡言,但音色很漂亮,是一个意大利歌剧迷,他是队里的核心成员,对团里的团结、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季红,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喜欢唱外语歌,后来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有很好的外语基础,目前担任节目报幕,只要演员唱什么语种的歌曲,季红就能用对应国家的语言报幕;顾建华,退休前是企业工会主席,是老战士合唱团的声部长,到了“雪绒花”以后,很喜欢这里的氛围。一次,生病住院,他还将外语歌曲书带到医院里,一出院,马上赶来参加排练;曾建英是和音丝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出口订单源源不断,她喜欢唱外语歌。2017年住院,她认识了唱意大利歌曲《美丽的西班牙女郎》的病友刘敏莉,她俩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曾建英在刘敏莉的推荐下进了“雪绒花”歌队,仿佛找到了组织,巧的是,曾建英公司注册的品牌也叫“雪绒花”,可谓有了一种天然的联系。曾建英主动给合唱团练声提供场地、技术、设备等;韩思雨,聪明好学,每学习一首新歌,就找谱子,找范读,了解背景,注意收集,由于知道中文的意思,唱的时候感情就自然出来了;孔信心,退休前是一家合资企业搞工程的技术干部,唱《姿三四郎》,现场效果很好。

乐当文化大使

虹口区是文化资源大区,经常有文化交流活动。本文开头提到的两次活动,分别是提篮桥街道、广中路街道向“雪绒花”发出的邀请。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由于拉得出,唱得好,节目储备多,“雪绒花”在圈内小有名气。

音乐无国界,只要熟悉的旋律响起来,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一下子拉近了距离。“雪绒花”的成员不仅是文化大使,还是民间大使。2019年年初,季红在一艘国际游轮上,用英语演唱了《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在演唱前,季红先用英语介绍自己:“我来自上海,上海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欢迎你们到上海来。”一口纯正的英语,博得了外国友人阵阵掌声。王逢鸣到德国旅游,在车上唱德语歌曲《摇篮曲》,开车的驾驶员听了之后说:“Wiegenlied”(德语:《摇篮曲》),王逢鸣顿时觉得自己一下很有成就感。“雪绒花”主动下沉到社区,用歌声为80岁寿星、失独老人祝福,和军干所进行联谊活动。2017年市民文化节,“雪绒花”联合其他外语歌队,奉献了一台原汁原味的外语歌曲,赢得了听众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

采访“雪绒花”这天,正巧是中组排练,十几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向我讲述学会唱外语歌曲所带来的种种快乐,同时,每个人都自告奋勇唱了一首原汁原味的外语歌。我惊讶于他们的发声专业,惊讶于他们的吐音纯正。在陶醉于美妙歌声的同时,我自己也受到了感染。外语歌历来是被认为高雅的殿堂,可是,在“雪绒花”,外语歌曲不再神秘,这里人人都会唱几首外语歌,有的人甚至会近百首,都会在关键的时候露一手。世界是个地球村,会唱外语歌曲,队员们觉得和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