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聊天亦养生 肉桂丁香茶温肾散寒 不当“宅老”青春永葆 妈妈一百零二岁了
第2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2020-01-18

不当“宅老”青春永葆

□朱亚夫

最近,小区里流传这样一件事:身体一直硬朗的梅厂长生病住院了!平时梅厂长上班小车接送,进出昂首挺胸,从不主动与人打招呼。去年他60岁了,所谓船到码头车到站,退休回到了家里。从此老梅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将自己关在屋里,唉声叹气,精神逐渐萎靡下来。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睡懒觉,要不就是独立窗口,呆看“风景”……因梅厂长整天固步自封在家里,很少外出,邻居背后戏他为“宅老”。家人觉得他突然变得喜怒无常,常因一点小事与家人争吵。这天,与儿子一语不合,争执起来,结果原有高血压的梅厂长终于中风倒下,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

“宅老”,是从如今流行的“宅男”、“宅女”衍生而来。“宅男”最早起源于一部日本短剧《电车男》,这部短剧讲的是一个不修边幅的日本御宅族与高挑美女邂逅的故事,于是人们把这一称呼用在了头发散乱、衣着简单、整天窝在家内不出门的年轻男女身上。早先时兴于我国台湾地区,近年大陆也流行起来,现在似乎蔓延到了老年人群。

整天关在屋里,不与人交往,邋里邋遢的年轻“宅男”、“宅女”,于己不利身心健康,于人多遭讥讽,而“宅老”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蛰居老窝,难免缺少活动;因为困守斗室,难免信息不灵;因为不出家门,难免边幅不修;因为呆坐沙发,难免缺少交流;因为……长此以往,难免精神萎顿,意志消沉,情绪忧郁,体质衰老,血压升高,疾病缠身了。法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说得好:“活力的来源来自活动。一个人长久不做体力活动,不但身体逐渐衰弱,思想也会呆滞。”

生命在运动,“宅老”要不得。那什么阻碍了老年人走出家门的步伐?细细推究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条:首先,观念面子问题。有些人自认为是领导干部,社区是平头百姓活动的地方,因此放不下身架。就像老梅自认为原是一厂之长,进入社区与里弄阿姨混在一起,岂非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这种等级观念与新时代是格格不入的。职务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应该成为炫耀自己的资本。退休后,曾经的职务已成为过去时,理当“忘记职务,重新生活;忘记老本,重新学习;忘记年龄,重新白相”。

其次,有的老年人认为当“宅老”是性格关系,因为喜欢安静,一个人看书读报,也是自得其乐;而且现在科技发达,上网浏览信息,也能“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只有经常往来,才能健康成长;只有经常交流,才能得到快乐。长寿老人郑逸梅的人生妙语“风日晴爽不出游,有负天时;明窗净几不读书,有负地利”可作为我们老年人养生的座右铭,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位治疗人类身心疾病的神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