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环境优美本报记者陶磊摄
杨洁
“今天这个房间里坐满了来自农村与合作社、涉农的市人大代表,如果哪一天其他领域的代表也来开会了,那么乡村振兴就真正有希望了。”在16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专题审议会上,王震代表的这句感触,让现场不少人会意一笑。
涉农人士对基层情况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他们的建议观点当然重要;但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不能只是“就农论农”、关起门来自娱自乐,需要更多新鲜血液加入。
可喜的是,当天的专题审议会现场,倒还真来了不少“外行”代表。
何支军代表就是其中一位,他来自金融行业,这一次“跨界”为上海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出谋划策。“今年李子柒的视频很火,我们能不能也做一个纪录片或短视频,展示农产品从播种到养育的过程?”何支军代表说,上海农业生产管理是强项,农产品质优,但宣传和推广相对较弱,比如马陆葡萄就没有淘宝天猫的官方旗舰店。他希望上海农产品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力量,以此作为品牌建设的突破口。
陈岩代表从事品牌传播行业,这是她连续第二年来参加乡村振兴专题审议。她也建议上海应开展农产品系统梳理工作,从做大一产开始,逐步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外行”来了,优势何在?
首先是,打破固定思维。
以品牌建设为例,成天与农产品打交道的熟人可能会存在天然盲点:松江大米、崇明清水蟹、奉贤黄桃、青浦草莓、浦东8424……随便想想都有一连串,哪一个不是响当当、叫呱呱?遇上“外行”还得反思,是不是做得还不够,要再加强营销、拓宽渠道?当然,因为产量较少、规模较小等原因,上海地产的品牌经营之路还需进一步探索,但一个新鲜的视角或思路,本身就是价值所在。
其次是,发挥专业优势。
会上,施海萍代表坦言,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远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乡村振兴是专业的事情,呼唤更多专业人才。乡村规划师就是一例。去年3月,上海首个乡村规划师团队签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家组成服务团队,助力金山区漕泾镇建设新江南田园;去年7月,首届上海乡村振兴设计大赛(崇明站)开幕,邀请30多个单位80余个团队、200多名设计师共绘美丽蓝图……聚资引智的工作已陆续开展。
最后是,提供持久动力。
如果再拓宽“外行”的范围,例如,金融服务、科学技术、工商资本……“三农”与它们的跨界“联姻”更值得探索。依托其资源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可以帮助乡村振兴走出一条新路。
吴房村位于“奉贤黄桃之乡”青村镇,是沪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建设过程中,该村积极引入上海国盛集团等社会工商资本参与,并请来市农科院等提供技术支持,打造“黄桃+”全产业链。一片8500亩的“东方桃源”,令人心驰神往。
嘉定区华亭镇联一村同样引入工商业资本联合开发。嘉定区区长陆方舟曾坦言,村宅归并、基础设施改造、新兴产业集聚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单纯依靠区、镇两级政府托底将难以为继,还要承受较大的市场风险。2018年,嘉定区与上海地产集团成功“牵手”,在联一村试点建设“乡悦华亭”,一期项目的宅基地平移签约率和选址分房抽签率达到双100%,去年,二期项目也已启动。
另外,“外行”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越来越多人正在关注、重视并实际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郊区是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上海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努力使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让乡村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亮色和美丽上海的底色。
《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缘溪而行,忽逢落英缤纷的桃花林,而后别有洞天、豁然开朗。上海的郊野大地,正期待更多“武陵人”走近——乡村振兴,欢迎更多“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