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让垃圾减量金点子变成金钥匙
第6版:上海两会/焦点 2020-01-18
快递外卖减量寻新招 代表建议精细化管理破解重点难点

让垃圾减量金点子变成金钥匙

姚新代表(右)关注快递包装循环利用 首席记者 刘歆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是全国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之一,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本报记者 叶薇

快递纸箱加胶带,外卖大盒套小盒,层层包装怎么“破”?包装减量瓶颈在哪儿?循环产业链如何打通?近日,由本报发起的“垃圾减量36计”金点子征集活动得到人大代表的热烈呼应。

许多代表表示,垃圾分类本身并不能消灭垃圾,它只是一个中间环节,下一步更应该关注源头减量和末端回收利用。

代表点赞“绿色回收箱”

上海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姚新和记者一道现场走访了位于普陀区长寿路的一家快递网点。

“年轻人喜欢网购,双十一、双十二期间,这里的快递盒子堆成山。有必要用那么多纸盒纸箱吗?包装简单点,就不会产生那么多垃圾。”圆通快递员吴斌和姚新代表说起了心里话:“快过年了,这两天快递少一点了,但一天3000件是有的。我们的快递纸箱有不少就是从垃圾回收站的老板那里买来的。”

姚新频频点头:“反向回收蛮好的。不过你们看,这个纸箱外面缠了那么多胶带,胶带不能与纸箱混合回收,必须先撕下来,不管是你们快递人员想再利用纸箱,还是消费者要拿里面的货物,都十分麻烦。而且这种胶带无法再利用,丢弃掉对环境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快递包装中常用的塑料袋、胶带,含有塑化剂、阻燃剂等有害物质,焚烧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大气污染;气泡袋、气泡膜多数由聚乙烯制成,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很难降解;封箱用的胶带,主要材料是聚氯乙烯,如果埋在土里,100年也无法降解。姚新认为,快递运单、封套、纸箱、标识贴、编织袋、塑料袋、气泡膜、气柱袋、发泡塑料、胶带、木箱等浪费很大。快递包装垃圾超出产品体积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不同包装材质混合给后续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加大了压力。

快递点设置了一个绿色回收箱。“我们引导直接来网点取货的消费者把不要的包装放进回收箱,这样前来寄件的顾客不用愁包装,网点也不用买新纸箱,纸箱和塑料填充物分类回收,都能再用。”吴斌向姚新代表介绍,目前大多数顾客取件时,都会主动投放废弃的快递纸箱,快递员每2小时整理一次,将可回收的纸箱筛选出来。

餐饮店老板“随身带盒”

除快递之外,餐饮外卖也是生活垃圾“贡献大户”。每个订单通常需要不止一个塑料袋,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包装垃圾的泛滥。“剁椒鱼头、麻辣烫、小龙虾现在都能送,虽说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包装量增加。”姚新代表说。

“外卖行业应通过减少塑料餐具的使用,为环保助力。虽然成本是增加了,但我们发现,不少客人会因为一个可爱的环保杯子爱上我们这家店。”悦璞食堂的创始人Priscilla自豪地说:“我们一个月有几千单的外卖出餐量,送餐袋是可回收和重复利用的,餐具、餐杯都是生物可降解的,我们可能是饿了么平台上最环保的西餐店。”

生活中,Priscilla会随身带个环保盒。“我发现实行垃圾分类后,很多人会用塑料袋装湿垃圾。倒一次用一个塑料袋,也会造成新的浪费或污染。我都是把湿垃圾装进盒子里,倒完了再回来清洗,反反复复就是这一个盒子。”

姚新代表认为,应该让垃圾减量变成新时尚,在生产消费所有环节中要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我听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选择一次性餐具,说明大家还是支持垃圾源头减量的。此外,如果政府继续在白领食堂上下功夫,让更多白领就餐不完全依赖外卖,也能缓解外卖垃圾泛滥的情况。”

记者从饿了么外卖平台了解到,截至去年12月31日,已有7500万人次的外卖订单选择了无需餐具。

引导企业研发再生技术

昨天现场走访过程中,快递员吴斌向姚新代表建议:“过度包装的问题,我们快递企业也很为难,我们要保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又不想造成浪费、破坏环境,能不能有更加环保的包装方式,不需要我们左三圈右三圈地封装呢?”

在两会现场,不少代表都提出,要实现垃圾减量化,需要从生产端入手,引导企业增加投入研发再生技术,实现最大化的生产端可循环利用,推广可降解包装袋、生物基材料包装袋、在电商及外卖领域推行无胶带纸箱等。

记者了解到,针对快递包装涉及大量胶带问题,一些新的解决方案孕育而出。部分企业设计了无胶带纸箱,封装过程完全不需要胶带。另一些快递企业对胶带“瘦身”,用45毫米宽的胶带取代60毫米宽的胶带。来自民间的智慧也让姚新印象深刻:“新民晚报发起的减量金点子征集活动很好,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些金点子变成破解垃圾问题的‘金钥匙’。”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委员阎祖强代表认为,需要对再生塑料循环化利用和深加工企业进行政策扶持。调研发现,一家规范的再生塑料深加工企业投资需要2亿到10亿元人民币,企业投资建立回收网点也困难重重。目前,上海再生塑料回收网点建设不足,试点多覆盖率低,亟待加强两网融合的体系建设,加快再生塑料的回收利用。

如何从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塑料制品等废弃物需要花更大的力气,以巩固垃圾分类的成效。要细化条例的规定,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主体责任,在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的同时,鼓励一次性材料和产品大量使用再生材料,鼓励企业回收废弃物循环再利用。

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审议会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透露,上海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

上海已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改造和4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已配置及涂装可回收物回收车237辆、有害垃圾车87辆、湿垃圾车1461辆、干垃圾车3079辆。

同时,上海建成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201个、集散场10个。大力提升分类处置能力,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已达到24350吨/日。

目前,上海垃圾分类实效显著提升。2019年,上海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4049吨/日,较2018年同比增长431.8%。有害垃圾分出量0.6吨/日,较2018年同比增长504.1%。湿垃圾分出量7453吨/日,较2018年同比增长88.8%。干垃圾处置量17731吨/日,较2018年同比减少17.5%。在住建部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专项考核中,上海连续三个季度位居第一。

垃圾治理攻坚年要“死磕”重点难点

市人大代表李俊兰建议,垃圾分类进入2.0时代后,应该进一步优化分类标准,终端处置体系也应再加强。她透露,在末端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目前浦东新区的垃圾日处理量达到3000多吨,两个月后,两座新的垃圾终端处置站将投入使用,垃圾日处理量还将在此基础上翻倍。此外,过去半年里,每吨焚烧垃圾的发电量较过去提升70度左右,“未来这个数据还会增加,说明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从垃圾分类这件事上,也引申出很多社会治理的话题。”施政代表说,精细化管理需要市民与政府同频共振,应该充分借鉴垃圾分类的立法经验,让市民更多参与城市的日常管理,为城市的发展做贡献。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田渡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英娣代表说,要把垃圾分类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作为发动社会参与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居民小区分散,类型多、垃圾箱房多,需要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

刘民钢代表认为,我们不应满足已有的成绩,止步不前,应该以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高水平为目标,再接再厉。目前干湿分类和处理做得较好,可利用废弃物和有毒有害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还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

不少代表直言,今年是垃圾治理的攻坚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坦言,当前垃圾分类工作仍存在“短板”,包括部分单位分类实效还不理想、流动人口参与率不高、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湿垃圾处置能力存在缺口等问题。今年将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探索一条垃圾综合治理的新路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