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粮食食粮 平时开口唱 今日忙送菜 “艺术便当”让剧场成为生活场 镜头下的抗疫日常
第8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0-02-29
菜农菜田菜场 医生医护医院

镜头下的抗疫日常

“抗疫”期间,普通人的日常衣食住行如何进行?“抗疫”生活在哪些方面改变了我们?细微变化从人们未被口罩蒙住的眼睛里流露出来,被摄影师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在上海摄影家的镜头下,生活在继续,大家在期待明天的阳光。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命脉,摄影师洪涛就把疫情中的镜头对准了菜农和果农。他拍摄的《疫情防控期间,确保供“菜”》的图片,被上海摄影家协会挑中,放在了特别的“抗疫”专辑里。为了这张照片,洪涛在中环附近的批发市场里等待了两个小时。画面中,菜农坐在高高垒起的大白菜上,手托着刚从地里收割下的新鲜蔬菜,背后是一条标语,场景极其真实。

洪涛关于菜农和果农的照片远不止这一张。去奉贤农村时,洪涛在田里遇到86岁还坚持下地的老太太。老太太带着笑容,指着表面什么都看不出来的黑黝黝的土地告诉他,“底下有蚕豆正在努力发芽。”大自然用它的方式,用一个丰盈的春天,修复着冬天的伤口。

摄影师庄毅的作品是用拼贴形式组成的照片《寄语战“疫”一线的妈妈》——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和举着绘画作品的孩子。庄毅说,这两幅照片中的人物是一对母子,孩子就读于金山区海棠小学二年级,他参加了学校里组织的“与抗疫一线妈妈说说心里话”的活动,他的妈妈胡娜娜在金山区亭林医院内医科担任护师,1月27日,随着上海医疗队去了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三四个人要管30位病人,工作辛苦而繁忙,一个礼拜只有一次与家人视频的时间。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画了一只握紧的拳头,欲把病毒打死。“马上要开学了,我十分想念妈妈。妈妈的工作辛苦又很危险,希望妈妈能够平安凯旋。”孩子的心愿简单而直白。

“抗疫”带来的改变,对于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详细具体到日常的点点滴滴,这一些点滴,汇聚成洪流,成为摄影师们镜头中真实的上海生活。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