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数据互联是趋势  数据安全须保障 “云端”两张网给百姓带来实惠
第5版:全国两会/焦点 2020-05-23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赋能上海城市治理

“云端”两张网给百姓带来实惠

市民金女士在徐汇区行政服务大厅签字领取食品经营许可证本报记者王凯摄

本报记者杨洁

绿码通行,电子亮证,“掌上办事”成为习惯;防疫数据,客流监测,城市体征一屏可观……从战时疫情防控,到日常智慧应用,在上海,越来越多人开始领略科学化、智能化治理城市的魅力。

“一网通办”带动政务服务改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一网统管”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抓好“两张网”建设,是今年全市工作的重大任务,也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

在智慧城市生活,上海人能够享受哪些福利?对此,代表委员又有哪些建议?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便民服务更贴心

“不见面办理”社保卡

“去年我办理新版社保卡,不用再赶回户籍所在地徐汇区,直接去单位附近、静安区的一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很快就办成了!”说起“一网通办”的便民体验,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上海政务服务点赞。

不过,如果邵代表再晚几个月办卡,一定会更方便:今年3月,上海“一网通办”推出高频事项“不见面办理”服务,“新版社保卡的申领及开通”首批上线。如今,上海市民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能坐等新卡快递上门。

目前,上海市“一网通办”总门户已接入2321项服务事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已应接尽接,82.1%具备“全程网办”能力,93.87%具备“最多跑一次”能力。更多申领渠道不断拓展。这两天,上海又推出505个银行补换卡网点。社区办、银行办、“随申办”——线上线下,任君挑选。

疫情期间,上海及时推出“随申码”。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副部长陈祺介绍,“随申码”的功能还将不断拓展,如在体育、文旅、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延伸应用,“或许,未来生活中,我们可以实现一‘码’平川。”

办事不用带证照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迭代发展,破除信息孤岛,建设更智慧的城市是大势所趋。”全国政协委员谈剑锋表示,“要打通政府各部门的数据很难,技术以外,更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在这一方面,上海‘一网通办’做出了全国表率。”

不带身份证或营业执照原件,能去线下窗口办事吗?以前,人们可能无法想象这样的场景。而如今在杨浦区行政服务中心,答案是,能。“我们大厅240个事项,都可通过事项清单,调用电子证照库,办事不用带证照,一部手机全搞定!”杨浦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杨菊芳骄傲地告诉记者。

这份承诺背后的底气,源自各部门数据壁垒的日益破除:今年,上海提出“两个免于提交”的目标——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

营商环境更优化

去年完成“双减半”“双一百”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海率先提出实施“一网通办”改革,今年已是第三年。“当时我就在现场。”邵志清关注信息化工作多年,曾任“一网通办”初期方案专家组组长,提出不少真知灼见。

在邵志清看来,“一网通办”中的上海特色,在于“站在企业和群众视角”的转变,更在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务实。2019年,上海完成“双减半”(审批时限平均减少一半、审批提交材料平均减少一半)、“双一百”(对100个事项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实现100项个人事项“全市通办”)的任务。

对此,企业经营者体会最深。“开办饭店,只填写一张表格、交一次材料就可以了。”一次采访中,记者在徐汇行政服务中心遇到了基快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金女士,她一口气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酒类商品零售许可证和消防验收批文(见上图),喜上眉梢——在商场里开饭店所需要的证件,办齐了,而从填写表格到审批完成,总共只用9个工作日。

关键是探索业务流程再造

加快转变职能,减少审批事项……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由46位上升到31位,作为样本城市之一,上海贡献了55%的权重。

“面向企业和老百姓的‘一件事’,改革的关键,是怎样把原本多部门众多办理事项,变成整体政府办理的一个事项。”在邵志清看来,业务流程再造,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两年,上海‘一网通办’做了很好的探索,推出了不少企业办事‘主题套餐’,将来在细节上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比如在办理某一件事上,应明确各部门分别应该尽到什么职责、完成什么工作、应提供什么数据、能共享什么数据等,建议做到‘一事一清单’,使服务更精细。”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基层管理更精细

一张屏管住街道防疫事务

“上班第一件事,打卡签到!”最近,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岐山居民区书记朱卫红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她向记者展示了工作后台,手机屏幕上区分了居民小区、办公楼园、建设工地、沿街商铺等模块,相关信息一键可查。

“愚园路1088弄存在电瓶车乱停放及堆物现象。”处置列表中,躺着这样一条信息。朱卫红介绍,如果辖区内发现问题,平台可以像这样直接点对点派单,上报、处置、核查等,都能快速响应。“我们的效率变高了,老百姓的抱怨声也少了。”

朱卫红所使用的工作平台,接入了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一网统管”系统。2月7日,全市首个“一网统管”防疫专页在江苏路街道上线。疫情期间,这套系统为基层“表哥”“表姐”减负,让朱卫红与同事们尝到甜头,直呼“给力”。

“以前上门走访排摸,我们都是先把信息记在纸上,回到办公室再录入到电脑中。遇到其他条线需要报表,还要按照不同的格式手动制作。而现在,我们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朱卫红与同事们每天排摸的统计信息,只需在工作平台录入一次,即可在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实时显示更新。一张屏,“管住”了街道内的大小防疫事务,还能精准发布风险提示。

从探索设想进入全面建设

本周,上海首个智慧消防应用场景落地长宁“一网统管”,并在江苏路街道试点运行。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主任张哲人告诉记者:“针对常态化工作,更多智能应用将及时补充,功能会继续更新迭代,数据更将包罗万象。”

目前,“一网统管”工作已经从探索设想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邵志清认为,要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市、区、街镇的平台应该实现无缝对接,市级各委办局和各区在资源、数据等方面应该更好联动,以发挥更大效能。

城市运行更安全

还记得去年国庆期间刷屏的“雨刷式过马路”吗?上海警方的人流疏导措施,经受住了外滩区域总客流1200万余人次、单日最高客流200万余人次、瞬时最高客流22万余人次的三重考验。

“千里眼”管控大客流

线下更精准更有温度的管控措施,得益于线上更聪明更敏锐的“智慧助理”。在外滩治安派出所,记者看到了新上线的黄浦公安智慧指挥平台。它有“千里眼”,在延安路就能直接“看”到人民英雄纪念塔,还能实现自动巡视,并针对不同场景模拟预演。

“南京东路(西藏-河南)3679,陈毅广场104,外滩滨水区1937,外滩江堤(4-8号口)182……”大屏幕上,大客流管控系统也在高效运转。外滩治安派出所所长刘海波介绍,通过LBS、客流眼、轨道交通数据等,可以实时获得本辖区内的高风险路段、中风险路段、低风险路段,热力图一目了然。“本次‘五五购物节’期间,南京路步行街、大丸百货等迎来客流高峰,公安民警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勤联动,智慧平台为我们的精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实时监控1.3万座幕墙建筑

如果将城市看作一个庞大的生命体,那么,越来越多的“神经元”正在触达末梢角落,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上海去年起推进玻璃幕墙“一楼一档”信息入网,年底前将实现1.3万座幕墙建筑的在线实时监控。还有路灯、消火栓等1495万个城市部件、2.68万公里地下管线、5000多个建筑工地、1.4万多个住宅小区、3000多处历史保护建筑……海量数据都连接“在线”。

畅想,未来,在“云端”有一座实时更新的数字孪生之城。那里能找到“陆家嘴三剑客”,每一片玻璃幕墙、每一台电梯,年龄、坐标、维保记录清晰可查,减少安全隐患;那里也能看到黄浦江崇明岛,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质量实时监测,守护天蓝水清;或许,那里还能看到你和我,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日益提升,享受智慧生活……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上海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运用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两张网”赋能城市治理,织就人民美好生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