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大师说 久违了  火热的生活 美术 不仅是件闷头画画的事
第14版:文体新闻 2020-06-03

美术 不仅是件闷头画画的事

俞晓夫“历史画创作高研班”本月开班

俞晓夫历史画(创作高研班)定件

俞晓夫艺术中心一角

位于上海江桥镇苏州河畔的“俞晓夫艺术中心”旧厂改造第一期工程基本竣工,一、二、三层可供使用的工作室修缮完成,门口的大草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正静候学生入驻。“差不多有小一年了,我一直在反复琢磨的‘历史画创作高研班’,尚有些细节需要排一排。”70岁的上海油画家俞晓夫今天上午接受本报专访时精神头很足,想要在自己的画室与学生教学相长再进步,想要给大家提供一个坐论天下的平台。

情怀依旧

“面对互联网时代,其实我已属于旧人,举手投足明显感到有些迟钝。”俞晓夫1950年出生,1978年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毕业,1984年以油画《我轻轻地敲门》震动美术界,1988年赴英留学,后又归国从事美术教学和创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的确是个“旧人”。

年龄不饶人,但“旧人”却情怀依旧,对于6月中旬即将正式开班的“历史画创作高研班”,对于三十多名“新生”,俞晓夫有很多期许。“历史画向来是传统经典绘画领域里皇冠上的宝石,在组织创作的同时,不失时机借此组织教学是非常合理的资源整合,如果缺失,很可惜。”俞晓夫说,历史画教学在传统绘画领域里是学点最丰富、全面、难度也是最高的一门课,是不可替代的,“在传统绘画渐渐被边缘化的当下,美术领域如果能植入历史画教程,那么对培养学生在沉下来思考的深度上、竞业能力上和人文品格的自我塑造上,一定很有价值。”

教学相长

“我这个画室,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设施,甚至比一般的画室要简陋一些。”其实,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三层“俞晓夫艺术中心”宽敞、明亮,融创作、教学、生活、会客于一体,丰富多样,不失气派。尤其,俞老师正要带领第一批“高研班”学生共同创作完成的六张历史大画叫人过目难忘:上海证交所大厅、上海世博会现场、上海合作组织大会、滨江两岸风光、临港新城新貌,那幅宽6米高3米的“姚明”,更是带我们仿佛回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这张画,所有高研班的同学都会参与进来,一起完成。”

画室将会成为俞晓夫和学生们的共享空间。“我作画时,欢迎学生前来观摩,甚至可以在我画上试试,打个短工也无妨。”俞晓夫说自己特别欣赏欧洲古典作坊式的传授,有肌肤感、贴切,“许多大师都是这样诞生的。”

作品检验

聊起绘画技巧,俞晓夫打开了话匣子,“凡事一紧张,气局自然就小,所以要大气。”

这个陆陆续续画了十多年国家历史画定件的“老法师”,同样也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孩童,俞晓夫为学生定制了满满当当的教学任务,不仅包括课堂写生、下生活(新疆、陕西一带)写生等,还包括出国考察、写生;不仅他将亲自授课,解析世界名画,漫谈造型、创新、透视、构图和创新等,还会邀请来自清华美院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当代艺术,“我们还会有连环画、插图、瓷画训练,一年研修班到期,毕业作品肯定会集结展览。”俞晓夫信心满满,他说,艺术能帮助我们定格历史,也能帮我们沉淀下来。“历史画里,自然也有浑水摸鱼的,我们要把那些剔除掉,留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