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闲吟 叠彩荷韵映金碧(中国画) 我为啥佩服刘伯承 争取光盘,不打包 在太原吃“头脑” 我在书画社那16年 金丝三宝
第17版:夜光杯 2020-09-28

金丝三宝

袁 山

井冈山有“金丝三宝”:“金丝被”、“金丝鞋”和“金丝饭”。

还记得第一次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时,看到红军歌谣:“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哪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当时我对“金丝被”还云里雾里。

自古以来,老表睡的是木板床,在草席下铺一层厚厚的稿荐。每年秋收后,选一些干净、细长的晚稻禾稿编织成稿荐,摊在木板床上,再铺上草席。劳累一天,躺在禾草上,禾草的丝丝缕缕都充满太阳的气息,俗话说:“伢仔冇腰,大人靠腰”,睡这样的床铺,腰杆子越来越硬,做的梦也更越来越实在。

那些年,无论是烧窑还是看场,晚上在地下铺些禾草,再铺上草席就休息了。外出打短工,如背木、烧水、修水库,甚至连干几个月的修公路、修铁路,也只带草席和盖被,不用带垫被,因为,到处能享受到“金丝被”。

井冈山的草鞋是用禾草编织成的,当地老表凡上山砍柴、伐木、采药、狩猎等,不分晴雨都穿草鞋。草鞋既透气,轻便,防滑,软硬适中。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妻送郎、父送子当红军,都少不了送几双草鞋。当地民谣“打双草鞋送给郎,翻山越岭打胜仗”、“脚穿草鞋跟党走,刀山火海不回头”流传至今。

俗话说:“草鞋冇样、边打边相”,其实还是很讲究,“打好了护脚,打糟了硌脚”,关键要合脚。

打草鞋,选料很关键,秋天收了糯谷后,要将糯稻秆晒干,揸去叶壳,喷上水雾,用木锤反复捶打,捶得软如布条。再挑选一些修长、韧性好的糯稻秆做纬条,络麻做经条。打时,将草鞋耙安在一条长板凳的一端,人跨坐另一端,将弧形的腰钩拴在腰间,搓一根约3米长、筷子粗的络麻绳,折成四股,一头套在草鞋耙的小齿上,一头系着腰钩,这就成了经条。然后先打草鞋鼻,再打草鞋身,安好草鞋耳,榨紧纬条,挽上草鞋跟,捶软、修剪草鞋底,最后,将一根绳子串起鼻、耳、跟,“金丝鞋”就做成了。

“金丝饭”就是番薯丝饭,番薯丝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是井冈山老表的传统主食。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金丝饭,木炭火,除了神仙就是我。”把干薯丝比作“金丝”,把番薯丝饭比作“金丝饭”,充分体现了井冈山人对待困难的浪漫、乐观主义精神。

薯丝饭的做法很简单:先将大米下锅煮至五成熟,用筲箕捞出,再将干薯丝拌在刚捞出的米饭内,然后用木甑蒸熟。蒸好后的薯丝饭,初吃觉得有滋味,吃久了,就知道薯丝饭不经饱、胀气。

曾经,井冈山稻谷紧缺,米饭中拌入薯丝较多,“三根薯丝扛粒米”,土地承包责任制前,缺粮农户多由国家返销一些粮食,主粮仍然不够,一年中少不了有二三个月吃薯丝饭充饥。所以老表把薯丝饭又称为“救命饭”。

“丰年不忘饥荒年”“有粮当作冇粮过”!如今日子好了,可井冈山老表仍然会吃“金丝饭”当饱。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