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赋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十项简化通关新举措助力洋山港开年冲刺 新春将至 年味已浓 1月20日起,新车可网上预约上牌 “天龙地龙水龙”:传承阿拉龙文化
第2版:上海新闻 2021-01-17

“天龙地龙水龙”:传承阿拉龙文化

上海研讨青少年龙文化教育

龙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如何让当代青少年亲近、参与和传承龙文化?昨天下午,在市教委指导下,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和新民晚报社联合举办“上海市学生龙文化研讨会”。与会专家和教育界人士表示,深入开展龙文化教育也是为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华东师大非遗传承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教授说:“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龙文化,一般被认为主要起源于北方地区、中原地区。需要指出的是,在上海地区古文化中,有自我独特属性的崧泽文化受到浙江地区文化的辐射,具有丰富的龙文化特征。龙文化在距今5000多年左右的上海也有着鲜明的表现。曾经的标准龙图案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强势存在并流行,这是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上海地区4000年前的陶器图案上,龙凤融为一体开始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融合性图案可以视为上海的一种古老传统:文化讲究融合,海纳百川早早就开启了。”

“宝山罗店的龙船、松江叶榭的草龙、金山吕巷的小白龙,甚至还有传说中的东海龙王,完全可以把上海称为‘龙文化的重要故乡’。作为上海人,当然就是‘正宗的龙的传人’,理应传承好龙文化。”田教授说。

做出特色的“龙教育”

在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

民间俗称的“天龙、地龙、水龙”,即放龙风筝、舞龙狮、赛龙舟等民俗活动,已逐渐成为申城许多大中小学的传统特色体育活动项目。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说,2014年,作为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单项品牌主题活动的“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推出后,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共有参赛学校近1300所,学生约四万名。龙舟竞渡、风筝翔空、龙狮齐舞,让学生们舞出“龙文化”,划出“龙精神”。

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校长尤睿欣喜地发现,参加“龙狮社团”的男孩变得更阳光、更自信、更坚强了。同济大学体育部主任卢天凤教授则自豪地说,同济的校徽里就有“三人划龙舟”的图案,赛龙舟已经成为同济一张亮丽名片。

五育并举培育新人

上海市龙舟协会会长胡凌洁说,一项民俗活动首先要让它生存下去,才谈得上弘扬和光大,这其中,青少年的态度和参与热情至关重要。

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第七届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组委会副主任李骏修用“进入校园,占有青年”八个字指出了放龙风筝、舞龙狮、赛龙舟等“三龙”活动的重要路径。

上海市教委原主任、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会长薛明扬提出,优秀的民族文化要靠教育、靠学校去弘扬。他说,“三龙”活动的内容设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并且要提升活动的文化品位、增强活动的品牌效应,要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要求落到实处。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昨天还通过视频方式在论坛上做了发言。她说,开展龙文化活动的切入点是体育,实际上是彰显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非常重要举措。要让孩子们走出学校,拥抱大自然,在蓝天丽日下拓展视野。孩子们一辈子会记得,龙文化伴随着他们成长。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