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一期)工程效果图 采访对象提供
本报讯(记者 罗水元)昨日,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一期)开工,为上海防洪安全筑牢底线,并实现黄浦江滨水空间贯通和提升品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上海范例。
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所在范围现有堤防标高仅为5.24米,堤防实际防御能力仅为“10—20年一遇”。2021年“烟花”台风期间,米市渡出现历史最高水位(4.79米)时,黄浦江堤防出现一些安全隐患。为切实保障城市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启动了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原则分两期实施。
工程(一期)位于松江区境内,西起三角渡,东至千步泾/女儿泾,工程主要内容为实施加高加固堤防50.7千米,新建保滩工程14处,新建桥梁3座,抬升加固桥梁19座,改建水文站2座,新建防汛屋2处,新建防汛通道24.98万平方米及绿化工程57.9万平方米,工程投资30.44亿元。
该工程对标国内外重要滨海城市防洪格局,统筹流域与区域、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创新提出“河口挡潮闸+堤防”组合韧性防洪体系布局,实现上游段100年一遇防洪标准,中下游段1000年一遇防潮标准。
作为上海城市防洪潮的重要防线,黄浦江中上游岸线也是体现生态、景观、生活等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将以“韧性堤岸,人民浦江”为目标愿景,打造集“安全、生态、共享、文化、智慧”于一体的绿色堤防,通过安全之堤、生态之堤、共享之堤、文化之堤和智慧之堤的建设,使黄浦江中上游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上海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