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剧院
上海中国大戏院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剧照
上海长江剧场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俯瞰上海,在“城市之心”环人民广场地区1.5平方公里内,剧场和展演空间,星罗棋布,彷佛璀璨夜上海撒下一粒粒夜明珠——这里,就是演艺大世界。
新时代,公众精神文化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不断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风尚?老地标,如何承载历史记忆,重塑当代气韵?众里寻“她”千百度,2018年11月1日,环人民广场演艺区被定名为“演艺大世界”。从此,名家、名剧、名团纷至沓来,首映、首展、首秀频繁上演,既满足时代需求,又催生时代需求,既传播高品质文化产品,又培养高素质观众群体。
解密“牛庄路”
有文化自信有世界影响力
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句话,蕴含的文化自信和世界眼光,不言而喻。这句话,解密演艺大世界,也很合适。演艺大世界之“大”,名不虚传。目前,核心区正常运营的剧场及展演空间达21个,密度高达14个/平方公里,是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演艺大世界,立志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演艺活力区,建设上海亚洲演艺中心。
这般凌云壮志,底气何在?不妨,去牛庄路探寻答案。
迄今,我国仅存两座以“中国”命名的历史性老剧场。一座在天津,建于1934年,85岁;另一座,在上海,建于1930年,89岁。中华第一街,南京街商业街名满天下,可有多少人记得,距离南京路两三个街区,在“土土”的牛庄路上,竟有中国大戏院大隐隐于市。
中国大戏院,绝非浪得虚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里名家荟萃,代表了中国戏剧当时的最高水平,厉慧良、马连良、梅兰芳、孟小冬、李玉茹、周信芳等众多京剧名家名角登台献艺,留下了一段段戏史佳话,积淀了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和城市记忆。
当岁月远走,曾经灯火辉煌的中国大戏院就成了城市中心难得的“乡土记忆”。2018年5月,中国大戏院历经6年改造后隆重归来,古典又时尚。城市要留存“乡土记忆”,不是为了记忆而记忆,而是为了在曾经的文化富庶地创造出新繁荣,擦亮品牌再出发。
今天,正在成为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空前关注文化品牌;文化自信,为中国大戏院焕发生机创造了最佳发展机遇期。“十三五”期间,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建设,也为中国大戏院带来新机遇。在演艺大世界,足以解密文化自信和世界眼光的,绝非仅仅中国大戏院。最近几年,从南京路到淮海路再到思南路,一个个底蕴深厚的演艺场所在沉寂多年后焕发生机。
经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国人看过了世界,更要回头看看自己的文化之根,世界也要通过“乡土文化”了解中国——这,就是时代需求。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承载了海派文化记忆、展现着世界影响力的演艺大世界,必将近悦远来,名动天下!
时髦的“黑匣子”
引领时尚培养高素质观众
莎翁名句:生存或者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若干年后,在黄浦剧场黑匣子小剧场里,面对戏剧大腕,在没有隔阂的舞台上,熟知台词的观众们,不仅会说这莎翁名句,恐怕还会同台即兴表演。
北京东路780号,黄浦剧场,始建于1933年,曾经号称“国片之宫”,《义勇军进行曲》在此首唱。上世纪80年代后,北京东路成了五金一条街,黄浦剧场也开始兼职五金铺子。2016年10月,清退了五金铺子、修缮一新的黄浦剧场重新开张。
如果说,黄浦剧场清退五金铺子是功能回归的开始;那么,“黑匣子”剧场,就是点亮回归之路浓墨重彩之笔。“黑匣子”小剧场,对众多国内观众而言,还是一副新面孔。小剧场内部通体喷黑,形似“黑匣子”,观众坐席设计为可变坐席,可增可减,通常是399个座位,需要时,按动控制按钮,坐席收放自如,观众和舞台全无隔阂感,与演员互动性很强。
黄浦剧场的主流观众群,是青年白领和大学生群体。要培养一批成熟的“专业观众”,不止靠“公益票”吸引观众,还要实行会员制,普通观众购票后即可成为“普卡”会员,然后凭借购票积分享受升级服务,剧院为会员提供的服务,包括各种各样的讲座互动。单单首个开幕演出季,各类演出和活动总计达100多场,包括——“中外文化对谈”“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讲座”“戏剧工作坊”“戏剧翻译工作坊”等。在这些活动上,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和导演、中外知名戏剧演员、知名学者都与观众“面对面”。
黄浦剧场呈现的一个格局是:月月都是开放日,周周都有主题日,场场都有公益票。未来,在这座历史保护建筑里,在最前沿的剧场格局里,人们将会看到一出又一出的前沿戏剧。
曾经,历史保护建筑里,昆雅黯淡,五金登台,这不仅仅是一个剧院的尴尬,也是一座城市的遗憾。当GDP不再是被追求的唯一目标,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生活的不匮乏,也让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十分迫切——这,也是时代需求。观众,是可以培养的。如果说,“黑匣子”是黄浦剧场的拿手好戏;那么,在演艺大世界,各个剧场和演艺空间都有自家定位,各善其长,培养观众,引领时尚,就是演艺大世界的使命与担当!
姐妹花“零点电影”
夜经济夜文化越夜越温馨
韩剧台词:下雪了,怎么能没有炸鸡和啤酒!
仲夏七月,夜未央,夜上海,不仅有炸鸡啤酒小龙虾,更有“24小时影院”的跨零点电影。
大建筑师邬达克没有想到,八九十年后,他设计的一对“姐妹花”在同一天同一时刻,开启申城“24小时影院”新纪录。开拓夜空间,打造夜文化,繁荣夜经济,7月16日凌晨,两家历史文化悠久的老牌影院——91岁的大光明电影院、87岁的国泰电影院率先成为沪上“24小时影院”。不夜之城,越夜越精彩。如今,“夜经济”已成为衡量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夜间经济的内涵,究竟该如何丰富,夜间消费的影响力究竟该如何扩大,难道就是“炸鸡啤酒小龙虾”?显然,这远远不够。文化产业,休闲业态领域不可或缺的要素,加入“夜经济”,当仁不让,于是,以电影行业为先行者,率先开设“24小时影院”,以文化消费助力夜间经济发展。“24小时影院”,不是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店,准确地说,是“跨零点影院”。零点过后,还会有观众吗?“会有的。深夜下班的人;南京路上、淮海路上,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游客;还有其他有空想看看零点电影的人,市场需求总是多样的,跨零点电影就是要顺应需求。“夜文化”有什么需求,影院就大力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需求,也是可以创造的,观众没想到的,“24小时影院”就拿出专业的、精准的眼光去创造需求!
经济,绝不只是经济。“夜经济”繁荣,必然带来“夜文化”的繁荣,城市的温度,城市对人的友善、关爱、呵护,也正蕴藏其间。“24小时影院”,不只是在时间上跨零点,更在意城市经济文化品牌的深度打造,让“夜上海”越夜越温馨!
越夜越温馨,何止“24小时影院”。演艺大世界,有历史有未来有传承有创新,聚集众多演艺场所,展示历史文化风貌,呈现时代精品佳作,满足各层次各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打造“演艺大世界”,是文化申城正在实现的梦想。未来,在演艺大世界——精品佳作,找得到慧眼识珠的观众;观众,找得到满意的剧场剧作。正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精彩灯火璀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