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聚高端产业谋发展新篇
第5版:专版 2025-05-01
总书记重要讲话鼓舞五个新城踔厉奋发

聚高端产业谋发展新篇

嘉定新城远香文化环全景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本报记者杨洁 陈佳琳 曹博文 李一能

新城建设,是上海优化空间布局、服务辐射长三角的重要战略部署。2024年,五个新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万亿元,占全市比重约1/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0%,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今年,上海新城将做强产业细分赛道,编制细分赛道专项规划,形成产业图谱和重点企业清单。

上海五个新城的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以高标准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值此“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际,更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齐心协力、接续奋斗,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澎湃动力。

嘉定新城

以“一脉七星”推进科创策源、产业引领

嘉定区新城发展管理办公室主任姚轶力表示,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新城发力重大战略部署,坚决扛起嘉定新城在建设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方面的职责使命,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与高端产业作为嘉定新城的深厚基因与发展底气一力推进。

今年,嘉定新城将统筹打造“一脉七星”——以横沥河科创文化水脉为轴,串联起西门历史文化街区与远香湖中央活动区,千年古城与活力湖区通过蓝水和绿道相联,形成最具人文温度的城市会客厅;串联起嘉宝智慧湾、联影小镇、马东产城融合示范区、嘉定科创核、聚能小镇5个重点产业区块,形成最有科技硬度的高端产业集聚之城。

如今的嘉定新城,生物医药已形成“精准医疗”和“高性能医疗设备”产业名片,拥有联影医疗等链主企业以及复旦、瑞金两大创新锚点。集成电路是全市“一体两翼”产业布局中的“北翼”所在,正在全力打造嘉宝智慧湾汽车芯片设计产业园。汽车“新四化”在全国和上海行业领域拥有多个第一,将持续推进汽车产业智能制造集群化发展。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未来产业,也正在全面发力。

姚轶力表示,当前,全市正在研究推进“十五五”新城专项规划,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高标准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上海讲话精神,把准新城定位、加强规划衔接、发挥比较优势,将“一脉七星”作为推动新城科创策源功能和产业引领功能提升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创新生态动力,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作出新城贡献。

青浦新城

打造“开放之城”“创新之城”“梦想之城”

青浦区新城发展办党组书记陆冬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充分展现了总书记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高度重视。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目前,青浦新城围绕“创新核”,正在推动6.5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产城融合,按照“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的总体定位,突出产业配套和城市服务两大功能,加快打造成为融合创新孵化、商业服务、智慧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创之城”。

未来,青浦新城将着力加强产业引领,筑牢发展根基。一方面,做强产业细分赛道,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北斗与低空经济”,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应用场景;另一方面,集聚产业生态资源,持续完善产教融合资源布局、用足用好现有产业政策、优化新城产业发展环境。

面向“十五五”,青浦新城迎来全面发力、功能提升的关键时期。陆东云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围绕“面向长三角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的总体定位,按照“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的总体目标,着力将青浦新城打造成为“开放之城”“创新之城”“梦想之城”。

松江新城

以“人工智能+”开辟更多高成长性新赛道

松江区新城发展办主任陈龙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城建设样板区。未来,松江区将坚持规划引领,强化产城融合,加快重点片区开发和新场景打造,建设人民向往的现代化新城。

松江将不断强化以产兴城,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和功能布局,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将新城建设与先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紧密衔接。充分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作用,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市“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中精准定位。加快打造松江大学城科创源,构建商业卫星制造和终端应用、智算服务、仪器仪表、6G未来产业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和曲率引擎硬科技加速器等高能级载体,全力打造“2+7”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升级吸引人才,打造“产城人”融合的现代化新城范式。深化松江枢纽周边地区规划开发,加快“沪松十二坊”专项规划落地,抓紧沪昆铁路老线土地置换和改造利用。用好松江智算服务优势,以“人工智能+”开辟更多高成长性新赛道。培育文旅商体展更多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潜力,联动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广富林文化遗址、科技影都等全域资源,加快谋划培育“上海之根”文旅大IP。打造更有实力、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的现代化新城。

除此之外,松江还将统筹做好新城开发与老城保护,加力提速城中村改造,加大安置房源筹措力度,努力让在外过渡群众早搬新居。持续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新城公共服务布局均衡性,加快推进岳阳医院松江院区、上师大附中松江分校等项目落地。

奉贤新城

全力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奉贤区新城发展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范华兵表示,作为上海新一轮“五个新城”建设的发令地,奉贤新城始终肩负重要使命,紧扣“新城发力”目标,全力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澎湃动力。

“一城一名园”持续打响,东方美谷获评全国首个入选3A级知名商标的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品(国家级)区域品牌,化妆品产业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新城范围内高企数量超过450家,市级科技小巨人(含培育)30家,区级科技小巨人约85家。全国第七个海归小镇在奉揭牌,依托上海市顶尖的产学研资源,强化科创策源功能,打造“海外人才归国第一站”。

展望未来,奉贤新城将秉持“三十年后看新城也不落后”的理念,依托海归小镇、南上海科创中心等核心平台,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答好产城融合新答卷。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校企共建创新平台,推动新城及周边新市镇就地转化100项创新成果。完善沟通推进机制,依托产学研创新联盟,借助上海长三角国创中心平台的资源,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在奉转移转化。积极争取与国家实验室科研联动,促进新城更好承接国家及市级重大科研项目,持续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工作。坚持政策同向发力,持续完善“1+X+N”政策体系,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科创引领示范、企业服务和招引等方面,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聚焦人居环境、城市面貌、配套功能等关键领域,着力打造南上海综合交通枢纽、南上海体育中心、贝港城中村等标杆项目,吸引八方来客,将奉贤新城打造成“与人民共成长”的未来之城,实现从“途经地”到“目的地”的华丽跨越。

南汇新城

打造“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临港新片区党员干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南汇新城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指明了方向。

过去5年,在临港人激情创业和不懈奋斗下,南汇新城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就。临港新片区制度型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特殊经济功能不断增强,作为“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的魅力逐渐显现。5年来,临港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19.8%,累计形成70个全国首创的制度创新案例,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前沿产业聚链成势、集群发展,引进海内外人才约10万人,大量优秀青年人才在新城安居乐业。

临港新片区党员干部表示,将全力落实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敢为人先、善作善成的精神,扛起上海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发动机”的重任,加快建设具有“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现代化新城。

未来,临港将不断建立“开放型制度体系”和“开放型科创体系”,进一步释放“五自由一便利”制度红利,加快形成“基础创新—应用创新—孵化培育”的创新生态。进一步强化培育集成电路设备、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聚焦跨境数据、跨境金融、高能级航运服务等领域,开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压力测试,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不断丰富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教育、医疗、商业、文旅设施。加快环湖区域建设发展,塑造“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的魅力IP。让南汇新城朝着成为兼具朝气与活力的现代化新城不断迈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