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一平
除了眼花缭乱的武术套路比赛外,2019第十五届世锦赛散打比赛的赛场同样以热血、拼搏的激情吸引着观众的目光。世锦赛的第二个比赛日,散打项目决出了包含首金在内的两枚金牌,在散打女子70公斤级、女子75公斤级的比赛中,伊朗女将塞弥罗米、哈什米弗劳德先后站上领奖台,为伊朗包揽了首金和次金。
国内气氛火热
代表出战感到荣幸
“散打是系统而又完整的运动,包含了拳击、腿法等多种技巧,这让我着迷。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我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为国效力的方式。”对于塞弥罗米而言,代表祖国出战世锦赛并夺得冠军让她感到十分激动,而在武术的起源之乡收获的这枚金牌又显得格外有意义。“我熟悉武术的历史,因此也很清楚,能在中国比赛并夺冠究竟意味着什么。”
无论是塞弥罗米还是哈什米弗劳德,在接受采访时都提到了伊朗队强大的一个秘密——得益于伊朗武术协会的推广,目前伊朗国内的散打氛围火热,不仅参与者众多,同样好手如云。
“伊朗人天生勇敢,又痴迷于富有对抗的运动,在伊朗有着许多练习散打的人,想要脱颖而出代表国家出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已经第五次参加武术世锦赛的哈什米弗劳德回忆起参与选拔时的场景,感叹能跻身国家队的名单就已经拼尽了全力。在她看来:“如果你有能力在伊朗的国家散打队站稳脚跟,就有机会夺得世锦赛的冠军。”未来她还有个梦想,能坚持打到45岁再退役。
另类“走出去,请进来”本质也是“携手前行”
无论是亚运会这类综合性赛事的对抗,还是武术世锦赛的顶级盛宴,在散打项目的拳台上,中伊对抗总是大家最为期待的主旋律。其实,除了伊朗国内武术协会的活跃,作为武术发源地的中国,也始终关注着伊朗武术的发展。中伊争霸与其说是对手与对手的互相较量,不如说是两国武术散打间的互相促进。
短期任教的张宇洁、驻扎伊朗七年的庞妍,其实在伊朗队的教练席上,永远不缺中国教练的身影。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国武术协会始终着力于派遣优秀的教练员到各国,帮助当地提高武术水平。
“很多人说伊朗散打已经成为中国队的威胁,其实并不然,如果没有对手的话,我们也没有进步的动力。”在世界冠军、上海体育学院散打队教练赵光勇看来,正是中国助推伊朗、土耳其等队伍实力的发展,带动了中国队自身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武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除了让优秀的教练“走出去”以外,中国武术协会近年来也鼓励国外对武术感兴趣的爱好者来到中国,亲身体验原汁原味的武术。像伊朗当地有名的武术推广者马苏德·贾法里,就曾是少林寺的一名学员,还取得了颁发的象形拳证书。回到国内后,他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象形拳的推广中,现在伊朗大多数省份都有他的弟子。
正是通过这种别样的“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中国武术正越来越多地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与各国友人共享这项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