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本市体育场所稳步复工
第A16版:体育生活 2020-03-16
1090家单位提交复工备案588家已复工开放

本市体育场所稳步复工

章丽倩

各种消毒是重中之重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当居家生活已久的人们有序地走入公园踏青时,申城全民健身版图上标志性的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东方体育中心、上海市体育宫等也纷纷迎来了逐步开放的好日子。应复尽复,能开尽开,科学提速,健康运动,在当下复工阶段,这正是沪上体育场所最正能量的场景。截至上周四中午12点,本市登记在册的,包括经营性体育场所和公共体育场馆在内的2792家体育场所单位中,1090家单位提交了复工备案,588家已复工开放。本周,这一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一条热线传递市民呼声两个工作日确保复工效率

965365,这条开通于2012年的上海体育公共服务热线,在这次疫情中,也起到了体现市民关注、传递市民呼声的作用。据记者了解,在近日致电该热线的问询中,市民最关心的话题是身边有哪些体育场所已恢复开放,另外就是沪上的全民健身赛事与活动何时才会重新启动。

3月6日,上海市体育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本市体育场所复工工作指引》,为沪上体育场所的恢复开放鸣响了发令枪。3月12日,在这份《指引》的基础上,市体育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就沪上体育场所的复工工作,又发布了8条补充通知。在这8条补充通知中,最响应市民呼声和单位需求的“划重点”内容是,“对能实现空气流通、避免人群集聚等复工开放条件的体育场所,做到应复尽复、能开尽开”“探索实施‘备案告知承诺和重点场所检查双线并重’机制,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确认,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在上周四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给出了一组数据:在《指引》发布的第6天,截至上周四中午12点,本市登记在册的,包括经营性体育场所和公共体育场馆在内的2792家体育场所单位中,1090家单位提交了复工备案,588家已复工开放。而在从周四下午到昨天的这段时间里,沪上恢复开放的体育场所数还在明显增加。

从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东方体育中心、上海市体育宫等大型标志性体育场所,到分布于街头的紧凑篮球场,这些市民们曾无比熟悉的体育场所,已逐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从3月14日起,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向市民逐步开放,每日开放时间为9点30分至16点30分,每周一闭园。东方体育中心的室外网球场从今天开始恢复开放,而它的室外篮球场和室外足球场则将从本周三起恢复开放。

现场缺人手难开放?体育系统挺身支援!

在疫情尚未完全退去的情况下,体育场所的复工也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一向以现场无人化智能管理为特色的共享运动场,它的运营方就碰到了现场人手不足的问题。幸而,在得到体育系统派出员工支援后,截至昨天沪上已有12家共享运动场恢复开放。

人手捉襟见肘的原因,与员工到岗率无关,而是在各个恢复开放的共享运动场里,出现了必须要派驻现场工作人员的情况。“测量体温,让来打球的人有序进场,还要提醒他们在打球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身体接触,以及按时按需消毒等,这些都是疫情状态下新增加的工作量,也是无法通过远程智能化管理做到的部分。所以,在我们恢复开放的共享运动场里,直到疫情结束前都需要派驻现场人员。”沪上共享运动场的运营方九回体育的商务总监罗伟舜介绍道。

以现场无人化智能管理为特色的共享运动场,这是近几年上海在全民健身新探索中的一个成功样本,其影响力已渐渐走出申城、步向全国。疫情发生前,沪上共享运动场的数量为56家,截至昨天已恢复开放的有12家,其中9家位于静安区,3家位于普陀区。在复工备案确认的效率被缩短到2个工作日后,如今共享运动场的复工难关其实是被卡在了“人手荒”上。

“一家共享运动场每天需到岗的现场工作人员至少一人,有些面积大一些的,可能就需要两人。考虑到他们要轮休,人手还得翻倍。我们公司大部分员工都已复工,但由于之前完全没有运动场现场岗位的设置,所以想把这一空白填上的话,仅靠公司内部的人手调剂确实很困难。”罗伟舜表示,最让他们感到庆幸与感谢的是,值此困难时刻得到了区体育部门的鼎力相助。

记者从静安区体育局处得知,为了让市民能到共享运动场内放心地锻炼,他们已从内部抽调了76名职工驻守现场,负责做好进场前测量体温、客流管控及消毒管理等各项防疫工作。而普陀区体育局也一样在能力范围内派出人手支援。

“真的非常感谢相关体育部门的帮助。据我所知,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支援社区防疫、支援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单位,很辛苦,现在还要匀出人手来派驻运动场,真的非常感谢。”罗伟舜表示,在后续推动更多共享运动场恢复开放的过程中,他们还可能会启动招募志愿者的计划,以解决当下之困。

预约火爆也得细水漫流

在门口醒目处贴上开放时间表、防疫措施说明和相关监督电话,进场前设置测量体温和查验健康码环节,增加巡场时对佩戴口罩与安全距离的提醒,加强对场所内按时按需的消毒,越来越多的申城体育场所正加入到恢复开放的队列。

能锻炼的场所多了,市民们踊跃预约,但考虑到当下仍需保持警惕的疫情环境,所以各处的接待量都处于严格控制状态。比如,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应控制在50人以下,每个篮球半场的打球者人数不可超过三人,不可进行身体对抗性接触等。当有体育爱好者吐槽“开放挺好但不过瘾”时,其实,经营性体育场所的负责人们,他们也正经历着疫情下的又一轮考验。

在挺过了停业50天损失超1千万元的关门期后,正逐渐恢复开放的洛克公园目前是亏损开放的状态。即在目前限制客流的情况下,实际是收入低于人员与场地支出成本。这一情况在现已逐步恢复的经营性体育场所中属于较普遍情况。SNOW 51的运营负责人杨晏告诉记者,目前会员中打电话或通过网络方式来问询开放情况的人不少,但由于在开放程度上仍采取限流,所以目前他们也是亏损开放。

“虽然收入覆盖不了成本,但我们还是非常积极地想要复工、想要恢复开放,支持我们这么做的最大原因是对前景的看好和对顾客人群的看重。最艰难的疫情时期已经过去了,虽然我们损失了一个本该是行情最好的春节档,但往前看,上海的体育产业前景仍是被看好的。”杨晏介绍道。

既要敢放开 也要管得牢

为了科学有序地开放体育场所,目前,各级体育部门不仅在能力范围内派出职工支援现场管理,还会对已经备案确认并投入开放的体育场所进行走访督查。

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介绍说,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在上海市体育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本市体育场所复工工作指引》中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拳击、跆拳道、散打、击剑等项目仅限于单人练习;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隔网运动每片场地仅限单打,不得多人共用场地;标准篮球场每片半场3人以下使用,11人制标准足球场每片半场6人以下使用,并且仅限练习;市民健身苑点每个器材只能单人操作等。各级体育部门、体育场所所属街镇,以及相关部门都将对体育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以静安区为例,该区经营性体育场所在册共有299家,截至上周五,静安区体育局共接受备案165家,确认备案138家,确认已开放98家,完成走访督察64家。“在《指引》的补充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确认’后,对我们走访督察的效率也有了更高要求。当然,对整体情况的恢复来说,这肯定是有益的。”静安区体育局社体科负责人张祺介绍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