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破产就不用偿还债务? 苏宁易“购”不易Go
第A03版:聚焦 2021-02-24
0元转让球队却难觅“接盘侠”——

苏宁易“购”不易Go

国华

专题撰稿 特约记者 国华

前任主帅奥拉罗尤解约,外援特谢拉合同到期走人,尚有合同在身的桑蒂尼以欠薪为由单方面解约,U23小将高天意出售给了北京国安,吉翔、顾超等主力球员合同到期后成自由身。夺得上赛季中超联赛冠军之后,江苏队的球队成员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便留队的球员也已未雨绸缪。

球队群龙无首,俱乐部方面也面临困境。事实上,自从去年夺冠以后,苏宁集团就已经开始着手寻找“接盘侠”,态度很明朗,球队可以0元转让,甚至可以离开南京。然而几个月来,寻求转让一事没有任何进展。如果最终无人接手,苏宁也能接受“拼购”(即由其他企业参股,混合所有制)或赞助的方式。

传承“沉船”,0元任性购不好使了

2015年12月21日,苏宁集团在其南京总部召开了“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启动通报会”,正式宣布接手原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通报会现场举行了江苏足球的传承仪式,现场大屏幕还播放了一段“苏宁号”足球俱乐部扬帆启航的视频。当时,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会尽全力将俱乐部打造成为在中超乃至亚洲一流的百年俱乐部,为中国足球真正的腾飞和崛起做最大的努力。

不过仅仅五年多时间,以“百年”为目标的苏宁俱乐部却从“传承”走向了“船沉”。虽然向中国足协递交了工资奖金确认表,但由于资金困难,俱乐部目前依然欠着球队所有成员好几个月的薪水,不得不打了“白条”,而租借在外同被欠薪的球员甚至连“白条”都没有。上赛季所有的赛事结束之后,苏宁俱乐部开始寻找下家。

苏宁当初从舜天手中接过江苏足球大旗时,球队刚夺得2015年的足协杯冠军,为此,苏宁掏出了5.23亿人民币的收购费。在苏宁治下,球队曾经拿过“三亚王”,上个赛季则更上一层楼,拿到首个顶级联赛冠军。这样的成绩放在几年前,球队应该能卖个好价钱。然而,由于足协出台了中性名称的政策,苏宁并没有给球队标出太高的价码,甚至愿意“0元转让”,也不反对球队离开南京,堪称“诚意满满”。

“免费”这一招曾有中超俱乐部用过,去年3月5日,估价7亿元左右的天津天海俱乐部发布转让公告,以0元转让俱乐部100%股权,具体的债权、债务等细节面议。3月13日,天海宣称已将全部股权转让给了万通控股,但足协认为万通控股并不具备股权受让资质,叫停了这桩转让。随后万通愿意改为赞助的方式,但双方在责权等原则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最终谈判失败,天海俱乐部也于去年5月宣布解散。

一开始,苏宁俱乐部主动出击,和来自无锡以及苏州的企业进行过接触。省队变市队,在江苏的三大球中有过先例,2015年,南钢集团将江苏男篮转让给了江苏肯帝亚集团,2018赛季,苏州正式冠名江苏肯帝亚队,从此CBA再无江苏队。苏宁俱乐部一度和无锡走得最近,看到邻居苏州坐拥两支中甲球队(苏州东吴和昆山FC),无锡也希望能有一支属于这座城市的足球队。苏宁和无锡之间的谈判差点官宣,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的突然出现,导致了该交易流产。

没能和苏南城市就转让达成共识,苏宁集团又找到中间人牵线,也有一两家南京企业球队进行了评估。虽然转让条件和之前一样,也是“0元售”,但同时买家要承担具体的债务和债权。然而,苏宁方面还是没能得到想要的回应。无论何种经营,投资人的目的无外乎名利两点,即便不能双收,赚钱或宣传效应总得有一个。指望从中国的球队身上赚钱可能性不大,但如今足协一刀切的中性名让投资人无法冠名,这让潜在的投资人望而却步。

盼吸引股东来“拼单”

苏宁俱乐部暂时找不到全资转让的“接盘侠”,但母公司的压力就在眼前。2月19日,大年初八,苏宁全员开工第一天,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围绕2021苏宁要坚持什么、相信什么、倡导什么发表了团拜讲话,表示“针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显然,苏宁俱乐部就在被“砍”的范围内。

同时,根据意大利媒体的报道,张近东的此番言论并不是针对包括国际米兰在内的海外投资项目,而是指中国国内业务,苏宁没有削减国米这个项目的打算。目前,国米排名意甲榜首,有望夺得十多年来首个联赛冠军,因此苏宁方面保持观望,希望通过贷款或引入战略伙伴等方式保住大股东位置,并视本赛季的战绩再做决定。

对于整个苏宁集团来说,砍掉旗下的中超球队不算什么大事,但却关系到俱乐部的生死存亡。苏宁暂时不接受BC partners私募基金开出的8亿欧元左右的开价,因为国米俱乐部尚有价值,但中超球队白送都没人接手,苏宁俱乐部只能另做打算,展开自救行动,首当其冲的就是通过中国足协的准入。一旦失去中超资格,对江苏足球的损失和社会影响无法估量。

张近东曾说过,“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关系,就如同罗盘与航船、理想和人生。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是苏宁创立的初心,更是苏宁发展的恒心。”苏宁俱乐部,也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中。如果真的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企业接手,苏宁期待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吸纳更多股东,从而分担运营成本和压力,保证球队在新赛季能活下去。

中超遭遇生存危机的俱乐部很多,比如天津津门虎(原天津泰达)和重庆两江竞技(原重庆当代)等。如今,津门虎已是“死缓”,而后者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帮助。在重庆市政府的牵头下找到的合作伙伴,给重庆俱乐部首期5000万的注资已于昨天到位,球队也已开始冬训,据报道,欠薪将在一周内解决。苏宁也希望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混合所有制(其他企业参股)和赞助也能够接受。中超其他俱乐部中已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改名河南嵩山龙门的河南建业就是一个典型,郑州、建业和洛阳的国企分别占四成、三成和三成股份,俱乐部由河南建业运作,两家国企和一家私企组成了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

上赛季降级的沧州雄狮(原石家庄永昌)也是如此,俱乐部为沧州市和永昌各一半,各占据50%,同样是地方国企和私企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同时,正在和唐山方面谈判的河北足球俱乐部(原河北华夏幸福)有望和唐山的企业一起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这样的模式,可以减轻原投资人的经济压力。

青训丢了魂,中乙涅槃是纸上谈兵

近日有消息称,津门虎退出之后,天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会有一支乙级队出现。从规则和时间上说,重组一支队伍是要从中冠联赛打起的,而后再到中乙、中甲最后升到中超,顺利的话也需要三年时间。而中冠联赛的竞争也是相当残酷的。据了解,近些年能够在中冠联赛中表现不多的球队,赛季投入也需三四千万之多。中国足协取消了中超球队预备队联赛,并且还取消了中甲联赛、中乙联赛本土球员转会名额限制之后,大批能力不错的球员下沉到低级别联赛,更加剧了这两级联赛的竞争。掉级之后打回来都不容易,更何况从头做起呢。

有球迷在社交平台中留言称:“30年的职业化把天津的青训系统都毁了,现在的青训培训班根本出不来合格的专业人才,拿什么资本说10年后我们打回顶级联赛。”笔者深以为然,没有有效的青训系统支撑,再大的雄心壮志也是纸上谈兵。

天津足球在不长的时间里先后失去天津火车头俱乐部、天津汇森女足、天津天海,如今老大哥也将不保,对于天津足球后备力量培养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天津有众多青训社会机构,有大批孩子把“进职业队踢球”作为第一梦想,当初天海消失了,还能寄希望于津门虎(泰达),如果后者也逝去,孩子和家长还会继续坚守他们的梦想吗?想一想,真心替这些孩子难受,人生还没正式起步,梦想却先破灭了;想一想,真心替天津青训难受,这些年真金白银砸进去不少,该是见点成效的时候,出口却被封上了。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有知情人透露,天津女足或将重组,再战江湖,今年冲击女超。津门虎(泰达)与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签订合同,后者代表前者征战女乙联赛。去年底,这支女足队伍击败东北师范大学队,获得中乙联赛第五名,从而跻身甲级联赛行列。此外,天津还有一支成立于去年年底的女足队伍,名叫天津圣德女足,也获得2021了赛季全国女甲联赛的参赛资格。

在津门虎退出之后,北中医大学女足的命运如何不得而知。对于天津圣德女足,这支队伍主教练是谁?队员有谁?老板又是何方人士?既不见宣传,也不见太多报道,仅有的一些介绍也是比分和结果寥寥几笔,恐怕大多数天津人对于这支队伍的存在都知之甚少。如果仅靠天津圣德女足来完成冲超任务,显然是不令人放心的。天津女足如何重组?目前还没有看到可行性方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