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张玉宁开炮 乾坤大挪移? “三升三降”加速淘汰机制 空穴来风 自寻短见
第A02版:专栏 2022-04-27

空穴来风

沈雷

沈雷

沈雷

有两条成语如今经常被用反。其一是中国足协曾经在世预赛赛后公告中用过的“差强人意”,将这个稍倾向褒义的“还行”,当作了表达贬义的“不咋样”。另一个则是“空穴来风”,有了孔洞就会进风,自然形容传言不是没有根据,而现在多数人都误将此词当作“无中生有”的近义词。

关于国内某俱乐部突然拒放队内球员自由身离开的传闻,便属于“空穴来风”。

这家遭遇财政危机的俱乐部欠薪早已超过了三个月的“红线”,按规则,被欠薪球员均可以自由身离队。尽管中国足球转会市场如今处于买方市场,但有实力的自由球员仍能找到合适的新东家。这原本是一件多方得益的事——欠薪俱乐部借此卸下大合同包袱(即使根据限薪令降薪,对于这支经营困难的球队依然是难以承受的负担),展现出更大的善意,也有机会与球员谈判欠薪的解决方案;而球员能加盟一个无论是收入(主要是稳定性)还是竞技水准方面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平台,对于延续职业寿命和提高竞技状态自然都属利好。

俱乐部突然转变态度,希望从这些球员身上得到转会费,这样的传言在现阶段只能是无法证实的传言,俱乐部和球员都不会对此表态,也许只有足协做出裁决后才会水落石出。称其为“空穴来风”,是因为这样的操作有其背后的逻辑——

按国际足联的规定(而非仅仅是中国足协),球员被欠薪三个月以上,便属于自由身。但近两年来,被欠薪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中国球员不胜枚举,足协几乎从未就此按规则作出裁决,甚至此前以疫情减负为由出台的减薪政策,是否有默许俱乐部欠薪之嫌?

而今年的职业联赛注册一事,更是将中国足球管理者的态度进一步放大——只要俱乐部有意愿继续参赛,对于过往查得较紧的“工资支付情况”这项条件,足协已放任不管。以往时有俱乐部为了通过审核而在球员工资单签名一事造假,而如今,连造假这道“程序”也省了去。尽管足协也推出了欠薪解决计划,允许俱乐部在期限内延期支付欠薪,但未来能否真的做到这一点,没人对足协有信心。有了中国足协这样胜似表态的种种明示暗示,才是欠薪俱乐部陡生胆量打算从球员身上榨出最后一点现金价值的动力。既然你不罚那些俱乐部、不判他们的球员自由身离队,凭什么只针对我?这个天问,足协回答不了。

制定规则,最怕管理者自己漠视规则,或将种种规章制度作为某种砝码,在执行中对某些被管理方施以网开一面。中国足协散漫惯了,在这个领域里,人情世故是远高于法律规则的因素。而最终,伤害的只能是中国足球自己。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