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买鱼的故事 季后赛的东北籍教头 雪上加霜 换帅能救山东泰山? 批评为常态
第A02版:专栏 2023-05-17

雪上加霜

沈雷

沈雷

南通支云姿态强硬地正面回应足协处罚一事,引发了不小的风波。舆论声音出奇一致,大部分人对这支中超升班马持支持态度。这也令近期原本就风评极差的中国足协陷于尴尬之中。

关于微信朋友圈是否属于“社交媒体”,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争议,并涉及到涉事者朋友圈的公开人数等具体标准以及言语的攻击性,才能做出判定。中国足协有权制定行业规范,但这份规范性文件中的表述又留出了大量没有解释清晰的空白。

对南通支云投资人范兵的处罚依据是《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准则》第82条“不负责任评论”,触发条件为“自然人或组织发表与比赛相关的不负责任评论,蓄意攻击比赛官员、其他球员、官员、俱乐部(队)、会员协会、赛区委员会及中国足球协会并造成不良影响”。怎样的表达属于“不负责任评论”与“蓄意攻击”,如何的影响算是“不良”,中国足协缺乏足够的相关解释,这恐怕不能以一句“解释权在足协”作为解答。

具体到范兵的评论——“一场精彩的比赛被低级的业务水平搞得面目全非,VAR成了摆设。敢问俱乐部可以众筹请一些回看VAR的主裁判来帮助他们提升业务水平吗?中国足球任重道远!”——足协在作出裁决前举行听证会是必需的流程,既要由纪律委员会方面提出自己的种种证据,也要给予当事人辩解的机会。但这个流程,按南通支云的说法,并不存在。

无论是发布在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甚至是接受大众媒体的采访时公开表态,足协对违章者的执法需要经过合法的程序,这个环节缺失,令足协的权威性大打折扣。中国足协过去也曾多次做出雷厉风行甚至略显武断的处罚,但若是经过听证程序,很难会让舆论一边倒地站在自己的对面。少了合法程序,足协的判罚就存在先天不足,更何况处罚依据本身也有争议。

再退一步说,足协近年来的“护犊子”形象深入人心。对于出现差错的内部人员,从不通过公开渠道发声,即便有处罚,也是悄然无声地内部处理。而对于持批评观点的业内人士,则重拳出击,毫无保留。在这个内外交困的特殊时期,足协扮演不了霸道总裁的角色,只能让外界对于“批评不得”的自己积累反感。如何面对这场“南通支云风波”,对足协又将是一场新的考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