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广告 了解宝宝从“大脑说明书”开始 切断传播链 呵护宝宝健康
第09版:妈咪宝贝 2022-01-12

了解宝宝从“大脑说明书”开始

王琦

●作者 王琦

常有家长感叹:“为什么我家宝宝这么难带?”

刚出生的宝宝,日夜颠倒折磨人,而且他们每一次的啼哭都有着不同含义:饿了、困了、尿了还是无聊了,新手爸妈完全分不清。等熬过了前两年,宝宝会说话了,家长满心欢喜以为好日子要来了,但“磨人的小妖精”变得比哭还难搞: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有时还莫名其妙发脾气……即便如此,家长也不要轻易责怪宝宝。

为什么呢?这得从儿童大脑的工作原理去说了。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下,人类大脑是如何发育的。

大脑是如何发育

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发育从胚胎期开始,是分层级发育的,一直要到约25岁才发育成熟。

出生时,所有的大脑神经元就已存在(大约1000 亿个神经元)。

2岁时,大脑能达到成人大脑体积的80%,而大脑生长最为频繁的阶段发生在1~4 岁。

大脑功能发育完备要等到25岁。有些家长最希望孩子具有的特质,比如讲道理、情绪控制、解决问题、善于交流,却被大脑最晚发育的部分影响,一直到孩子8岁以上,左右脑整合后,才会慢慢显现。

大脑发育的3个阶段

我们借用美国心理学家、人际神经生物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博士的“掌上大脑”模型来进一步说明。伸出一只手,弯曲拇指,另外四指弯曲覆盖在拇指上面。其中拇指和手掌代表了人的本能,比如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另外四指则代表了大脑皮层,比如思考、判断、逻辑等。

●原始脑(本能脑)

大脑的第一层级——脑干,是最先发育的,在胚胎期就开始发育。

这里掌握着最基础的生理功能,也掌握着收到外界刺激后,最原始的反应。

脑干对于人类生存太重要了,当原始人类在荒蛮大陆上遇到威胁时,脑干和接下来要讲的边缘系统要帮助我们立刻做反应:是战斗、逃跑还是干脆装死。

●情绪脑

大脑的第二个层级——边缘系统,在出生后开始发育。同时,它也被称为情绪脑,调节我们的情绪、记忆,处理着人际互动中的情感交流。

简单说,如果脑干管控我们的身体反应,那么情绪脑就管控着我们的情绪。

它像一个桥梁,如果我们有很多情绪,感觉到自己是不安全受威胁的,那我们就会激活脑干部分,直接行动。

如果我们情绪很平和,那么我们就有能力激活大脑最高级的功能区——理智脑。

●理智脑

大脑的第三个层级——新皮层,尤其是我们双眼后面对应的大脑部分,即前额叶皮层,也叫做理智脑。这就是大脑最后发育成熟的部分——25岁。

这部分大脑也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动物的部分。

在这里我们储存长期记忆和生活经历,整合大脑各个部分,并且在我们的一生中也不断成长和整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长大也可以学习新的技能。

了解大脑结构和原理

孩子的情绪易波动,与大脑的发展顺序密不可分。

大脑发育遵循着特定的顺序,从基本到复杂,从行动到语言,从情绪到理智。所以,孩子的大脑真的功能有限,情绪多变,不讲道理,一点小事就会有很大的反应,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次,孩子大量的“不良”行为,其实是“求生存”的模式在驱动。我们常常很头疼孩子的一些行为,比如:孩子看见想要的,上手就抢;不给他们买玩具,就地打滚;手足之间,一言不和就你挠我打;大人说两句,要么不回应呆若木鸡,要么干脆跟大人顶嘴;看大人生气,他们还会躲起来让大人怎么都抓不着……

这些行为,都是“战斗、逃跑”在小朋友身上的反应,是他们的脑干掌握了大脑,下意识保护自己的行为,而非故意惹大人生气。

再次,摆事实、讲道理的育儿方式特别没有用,打和骂更是反作用。

当孩子们的大脑还没发育出可以理解复杂逻辑的功能,说一大堆话,孩子是听不明白的。哪怕长大到青春期甚至成年,在有情绪时,大脑的高级功能仍然是不启动的。

打骂就更不用说,激活的是“生存模式”,大脑“宕机”后,不是发呆、回避,就是战斗,总之是“不长记性”的。

丹尼尔·西格尔博士的“掌上大脑”,还是大脑动态变化的体现。

平时,当孩子情绪平和,身心安全时,大脑就像握起来的拳头,大拇指(情绪)被四指(理智)包裹其中。

但当孩子感到不安全,原始脑和情绪脑就被激活,大拇指(情绪)顶开四指(理智),开始出现不理智的行为,俗称“脑盖打开,理智下线”。

所以,下次我们看到孩子闹腾、不听话、做错事,想到这个打开的脑盖,或许家长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