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6日 星期日
49家众创空间跻身“国家级” “上海科技馆站——科普车站”今揭牌 攻克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难题 沪重点实验室喜添民企“分队”
第10版:科创上海 2020-01-13
华东师大团队在造血干细胞中建立超高效基因编辑技术体系

攻克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难题

新年伊始,一则中国科学家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在造血干细胞中建立超高效的基因编辑技术体系,模拟在部分人群中天然存在的γ珠蛋白启动子突变,可以重新激活胎儿血红蛋白HbF,为β珠蛋白突变引发的系列遗传疾病,包括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靶点和方法。这项课题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β-地贫患者带来彻底治愈的疗法。

该课题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大力和刘明耀团队,携手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相关论文于1月8日在国际著名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

地中海贫血是最常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之一,依据不同的致病基因,分为α和β地中海贫血两种。重度α地贫的胎儿一般因严重水肿在胎儿期或出生后数小时死亡,主要通过产前诊断来干预。重度β地贫患者在出生后出现进行性贫血,需要进行终生输血和除铁治疗,在我国每年的治疗费用在10-20万元左右。由于血源紧张加上费用高昂,我国绝大多数病人无法接受规范治疗,平均存活年龄也仅在10岁左右。目前我国“地贫”基因携带者约3000万人,其中重型和中间型地贫患者约30万人且以每年约10%的速度递增。全世界大约有8000-9000万β地贫基因携带者。

李大力介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引入遗传性高胎儿血红蛋白血症(HPFH)这一良性突变,重新激活γ珠蛋白基因(HBG)使患者重新生成胎儿血红蛋白,已经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基因治疗地贫新策略。流式分析与显微镜检查发现,经过编辑的来源于β-地中海贫血病人的CD34+造血干细胞分化后更加饱满圆润接近正常红细胞。同时,研究人员还对编辑后的细胞进行了脱靶分析,结果显示在这些潜在的脱靶位点并没有产生基因缺失和插入,证实了该编辑策略的安全性。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