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岁,春联写春,窗花闹春。85岁的插花花艺大师蔡仲娟的迎春“序曲”,颇具匠心:一件插花盆景《申城春来早》,寓意冬去春来;白玉兰和牡丹竞相开放,喻示申城迈步新征程,决胜迎小康。她用作品祝福祖国山河,春光万里;祝福千家万户,春色常在。
□陆林森
蔡仲娟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问其所以,她笑答:与花对话,就是在与春天对话。插花是站着的,如同站桩,聚精会神,有益健康。她说了插花的许多好处,陶醉在“与花对话”的世界。
插花生涯一甲子
窗外北风凛冽,屋内却是春意盎然,此时,离农历庚子年春节越来越近了。蔡仲娟向我展示了她的插花盆景:《欢庆盛世》。但见,松柏长青,牡丹盛开。我问她,作品的含意是什么?这位泰斗级插花大师说,寓意“中华大地将迈向新的征程”。我仿佛真的走进了如诗如画的春天。
蔡仲娟年轻时,曾为孙中山先生香山故居做过插花,那次,大家称赞她:“小专家,大作用!”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相继落成。她赴京负责布置宴会厅和上海厅,除了盆栽植物,还做了插花布置。大家都对她的插花作品赞不绝口,那年,她还只有24岁。算起来,蔡仲娟的插花艺术生涯已有一个甲子了。
60年来,凡上海接待外国元首,以及重大活动的花草布置,几乎都能看到蔡仲娟的身影。1972年,周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签署“中美公报”,蔡仲娟带队负责布置会场,她用洁白的蓬蒿菊、火红的天竺葵布置了一个十多米长、一米多宽的花带,配上青翠欲滴的常绿植物作为会场主要背景;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她领衔上海插花界的高手,在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馆做了12场插花表演,向世界展示中国插花艺术的魅力,得到了上海世博局嘉奖。
让每朵花活起来
蔡仲娟从“业余级”成为“专家级”插花艺术大师,与她几十年来的刻苦钻研分不开。最早时,插花只是她的爱好。有一年,她去上海菊花展观展,插花前辈费华的表演引起了她的浓厚兴趣。那时,插花盆景鲜为人知,也很少有相关书籍和资料。一本薄薄的《鸟语花香》,只有三四页介绍插花艺术,却令蔡仲娟爱不释手,学习钻研,叩响了中国插花艺术的门环。
1983年6月5日,第十八届国际花展在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上城历史博物馆揭幕。上海委派蔡仲娟、张莲芳两人赴萨表演插花。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插花艺术第一次在国际重要场合露面。花展期间,优胜者将参加四年一届的国际插花比赛。按计划,蔡仲娟和张莲芳只进行插花表演,不参加花展项目。后经考虑,如果只表演一盆插花,很难反映中国插花特色,决定除了表演,还要争取有作品参加展出。经通宵达旦布置,开幕当天,一个挂有中国宫灯、国画,摆有17盆中国插花的展馆一亮相,就引起一片惊叹:“中国馆是本届国际花展最漂亮的!”当地晚报发表文章说:“上海的插花作品,每朵花、每片叶,都是活的。”
中国插花获得了当年国际花展的“特别奖”。中国插花第一次走出国门,就获得了荣誉。当晚的颁奖仪式上,中国插花被安排为“压台戏”。在悠扬的《春江花月夜》乐曲声中,蔡仲娟用黑松、红枫和白菊,制作了一盆《松菊图》。继而,场上出现了生动一幕:南斯拉夫花艺冠军从自己的获奖作品上拔了一束鲜花,走上台献给蔡仲娟。300多位各国嘉宾,以及南斯拉夫同行,爆发出一片掌声!萨市一位外事官说:“你们插的花是活的,非常好!”
有创新而不失本
中国插花的历史源远流长,但鲜有走出国门的机会。南斯拉夫之行让蔡仲娟看到了中国插花的未来。她问组委会,为什么邀请中国?回答是:“上届国际花展,日本应邀参加。但他们说,花道是从中国传入的。所以我们决定邀请中国参展。”这句话震撼了蔡仲娟。东方插花艺术,始于中国,唐宋进入鼎盛期,后来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可作为发源地的中国,插花艺术长期以来无声无息!在回国的航班上,她想得最多的就是要振兴插花艺术,将这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1987年,北京等六城市插花艺术展在上海植物园揭幕,蔡仲娟连夜创作的20件作品引起轰动。时任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偕夫人观赏后,在“留言”中说:“我看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2001年9月,应意大利国际花展邀请,蔡仲娟飞赴意大利作插花表演,她制作了《秀竹临池》《庭园春色》等6件作品,观众盛赞说:“中国插花不但注重造型和色彩,还有内涵和文化。”一位西班牙记者观赏后,激动地对蔡仲娟说:“我要在西班牙报纸上报道您的表演。”意大利花协主席再三要求蔡仲娟到意大利去传授中国插花艺术。
蔡仲娟去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带着掌声回国的,但她没有陶醉。她深知,插花是门综合艺术,涉及文学、美术、绘画、几何学、力学等,她喜欢齐白石的画,也喜欢苏东坡的诗词。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先古而不泥古,创新意而不失本。在她眼里,一朵花、一片叶子,都有生命。在创作《花好月圆》时,她将左右两组银柳弯曲成了不封闭形状,让它们左顾右盼,极具灵性。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使蔡仲娟形成了独特的插花艺术风格:格调高雅、清新自然;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意境深邃、回味绵长。她和北京的王莲英、广州的王绍仪,并列为中国插花艺术界的“三泰斗”。
1996年,蔡仲娟退休了,但她仍坚持“与花对话”,着力于传承中国插花和海派插花艺术。她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和创作实践活动总结为“插花基础六法”:上轻下重、上散下聚;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仰俯呼应、虚实结合。她的“插花基础六法”,已被全国各地广泛应用。她主编了10多本教材,83岁那年还主编出版了英文版《中国插花艺术》。
花海“剪春”60年。2019年3月,以蔡仲娟为代表性传承人的海派插花,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访手记
甘将余热暖后生
合上笔记本,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动人画面:一位八旬老人,剪春花海,与花对话。此前,她将插花看作是爱好;此后,她将插花看作是一生事业。2009年的一天,蔡仲娟发现身上出现肿块,潜意识告诉她,可能是恶性肿瘤。但此时,她正主持一个全国性高级花艺培训班。对于病情,她什么人也没有告诉,一如往常,去了培训班。两个星期后,她被确诊患了乳腺癌,仍然什么人也没有告诉,用一周的时间安排好插花协会工作,才安心地进了病房。她说,西窗残日已无多,甘将余热暖后生。即便手术后,躺在病床上的她,仍惦念着培训班和协会的工作。得知插花学校要配合上海插花大赛开办高级培训班,化疗后的她又站在了培训班的讲台上!60年来,她像一位春天的使者,用作品传递春天的信息,为生活创造美,让幸福生活如花儿一样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