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我为何会来,其实我本人很喜欢纪录片……”昨天,作为一名“纪录片爱好者”,徐峥来到“影像记录时代——中国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研讨”的主题论坛上。不过,徐峥说,“纪录片创作进入了新的时代、空间,全民都是记录者。我现在也有了拍纪录片的冲动。”尤其是他去过一个小城市遂昌之后。
作为一名观众,徐峥说,“多部人文和生活类纪录片接连脱颖而出,美食、故宫、非遗等传统意义上的冷门题材越来越吸引受众目光。”看着手机,徐峥发现,很多人在短视频平台上创作着属于自己的“纪录片”——哪怕只是做菜、健身的过程,但也可以看作一种记录行为的开始。
让徐峥和纪录片结缘,却是因为纪录片导演的生存难题。那天,一位资深的纪录片导演找徐峥,拿出一部耗费多年心血,价值百万的纪录片“巨制”。“这部片子花了几百万元,在纪录片里的确算大成本,但在整个电影市场显然不大。”徐峥一边想,一边听着那位导演盘算着影院放映能有多少观众,达到多少票房仍然是问题。“他是个一线纪录片导演,竟然还要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这是一个记录的时代,但为何纪录片导演不知道自己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感受过纪录片的美,也体验过纪录片导演的冷暖,作为一名导演,徐峥忍不住有了创作纪录片的冲动。最近,徐峥正在拍《我和我的家乡》,结束了千岛湖的拍摄,他去了旁边的一个小城市遂昌,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个让他有创作纪录片冲动的故事。
在遂昌,徐峥看到一所公益学校,捐助者是杭州一家很有名的高档餐厅的主人,“遂昌的鸡肉肉质鲜嫩,餐厅主人寻找好的食材来到这里,请这里的农民帮他养鸡种菜。”在那里,他发现农民的孩子没有上学,就出资建了所学校,徐峥也看到,因为喜欢那里的绿色有机蔬菜,一位知名音乐人寻味而来,在当地隐居创作,也教这所学校的孩子唱歌,并且帮他们组建了一个合唱团。“这是个很好的故事,把美食、音乐、教育融在一起,既可以拍成纪录片,也是一个很好的电影题材。”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