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告别本世纪最长“黄梅天”,上海就进入了连续高温天,对于房颤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加倍当心。炎热的夏季,人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会扩张,大量血液聚集于体表,供应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人体出汗增加,水分流失快,导致血液黏稠,这都会使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缺血缺氧反应加重,因此会导致房颤等心律失常和血栓类疾病的高发。此外,夏季的普遍高温使人心情容易焦躁,情绪容易激动,一点小事火冒三丈,而焦躁就是引发房颤的一个因素。夏季生活中,冰饮、吸烟和过度兴奋都是常态,这样的情况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舒张期缩短、心室内传导增快,从而引发房颤以及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现在房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年龄增长,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尤其目前的酷暑天气很有可能成为房颤疾病的诱因。
房颤有什么危害?
房颤患者的心房率能达到惊人的350-600次/分(正常情况下为60-100次/分),如此超负荷的运转对心脏的损害非常之大。更重要的是,房颤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心脏,其并发症更加凶险难防。房颤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没有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房颤可使死亡率增加1倍;合并心衰时,房颤患者比正常人死亡率男性增加2.2倍,女性增加1.8倍。房颤所致的脑梗死具有“三高”的特点,即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严重致残率高达73%,累计复发率6.9%。
房颤如何预防?房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而对于已经出现了房颤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切不可拖延时间。预防房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定期查心电图
◎2、控制“三高”与原发病等高危因素
◎3、良好的生活方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
◎4、合理锻炼身体
◎5、保持愉悦的心情
房颤该如何治疗?
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2个方面:药物治疗与导管消融治疗。药物治疗相对针对性较差而且效果不稳定,无法根治。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导管消融术已经成为治疗房颤的首选方案。导管消融治疗和药物治疗相比,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和高达正常人2倍的死亡率。上海市胸科医院刘旭教授团队的房颤消融技术始终领跑全国,作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刘旭教授个人完成的射频消融的例数和质量,无论在国内外都名列前茅。
最后提醒大家,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从临床经验上看,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一个高峰。出“梅”即遇“酷暑”,这样的天气里我们都需要多加注意身体,谨防房颤危害。如果发现心脏相关有不适,应当引起重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刘旭教授一直强调房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期是在阵发性房颤往持续性房颤发展的时候,一旦错过之后,治疗起来将会非常棘手,而且凶险的并发症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降临。所以重视房颤,及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宋小卓)
刘旭
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交大领军人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