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苦尽甘来!猎鹰-60“超低空一击” 难得一见!图解我陆战队机降突击
第14版:军界瞭望 2020-10-05

难得一见!图解我陆战队机降突击

机降后,突击队员应迅速展开,交替掩护向前占领有利地形,脱离危险区域

侧滑时,一条绳子上只能有一个人,因为它是靠后端绳子的自由状态才能控制速度,如果都拉紧,就很难控制下降速度了

采用侧滑下的方式,安全系数强,但是速度慢

搜索逼近目标

海军直-18宽体型直升机,可一次装载一个排突击队

◆公维/文 尚文斌/图

不久前,胶东半岛某机场战鹰轰鸣,铁翼飞旋,海军陆战队与直升机编队展开一场空地协同突击训练,相关战术技术细节让外界颇为关注。作为长期投身特战研究的老兵,本文作者曾多次参与年度机降战术训练,还曾在国外留学期间体验过外军空中突击要领,下面不妨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奥秘。

提前勘察

机降作战具有对地形要求低,快速突然的特点,可迅速打击敌纵深内的目标,最成功的战例莫过于美军搭乘直升机深入巴基斯坦腹地,打死“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的“海王星之矛行动”。当然,失败案例也不少,像美军在阿富汗发起的“红翼行动”,就遭到塔利班的火箭筒伏击,悬停吊放特种兵的直升机被密集弹丸打成筛子,死伤累累。毋庸讳言,机降作战前,必须对机降地域进行详细侦察,确保机降过程的绝对安全。观察此次训练,我陆战队显然采取了无人机侦察、翼伞渗透侦察等方式,如果作战要求更高,还会引入卫星照片侦察判读。这里要解释一下,我军陆战队和空降兵都拥有堪称“尖刀”的翼伞侦察分队,他们所使用的翼伞可滑翔飞行十多公里,侦察兵悄无声息地对预备机降地域进行侦察,扫清障碍,确保机降区安全。

着陆惊魂

机降中,时间就是生命,只有最快的速度离开座机才能确保安全。观察此次陆战队训练,离机动作主要是索降和直接离机。索降包括单环节下降和抓绳下,单环节下降采用比较细的攀登绳,配合锁扣和八字环,速度控制好,比较安全,但由于要挂绳索,速度比较慢,目前西方军队不太偏好这个动作。抓绳下在实战中经常使用,队员抓住绳子就直接滑下去,看似简单快速,但如果控制不好,手套会因为摩擦产生高温发生烫伤,我早年在国外受训时,一开始搞抓绳子下动作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居然用普通的白色劳保手套,速度一快就会烫出水泡,那时专门的机降手套很少,不能做到人手一副,往往是磨破了之后还在用,每次抓绳下都会提心吊胆。随着时代进步,现在我军已列装的战术手套都有防滑功能,作战靴的内侧也有防滑齿,都是为了配合绳索使用的。

直接离机的动作,包括悬停跳和小速度下。前者要求直升机能贴着地面飞行或者超低空悬停,当年我和战友在机场搞悬停训练,下面长满茅草,看上去直升机离地大概三米,实际上至少有四米高,而茅草还有两米,在六米高跳下去,自己还背着装具,真蹦出去,有种怎么还不落地的感觉,而且刚触地时还因不平扭过脚,着实考验着勇气。至于“小速度下”,是指直升机以低速贴地飞行,队员直接从侧门跳下,看上去很简单,可经常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主要原因是:过去训练要求突击队员落地后要做一个“前滚翻”的战术动作,这时一些情绪紧张的战士会迷失方向,落地后朝着直升机机动的反方向运动,而直升机超低飞行时会受地形干扰,处于高低起伏运动,在国外受训时,一名外军战友就是在机降中和直升机轮正面相撞到胸部牺牲。我记得,他一开始被撞了没啥感觉,还能说话走路,回到营区就牺牲了,原来那时他的内脏已被撞破,导致内出血,教训很深刻。

实际上,机降中还有独特的“挂葡萄”战术。我在国外学习时,亲历外军直升机小速度俯冲,机舱底下用绳索拖着一串八个特种兵,一到地面,八人同时解脱,瞬间离机,撤离时候也一样,一根绳子,八个人一挂,同时飞起来,那种半空中被吊起来飞行的刺激一开始很紧张,如果习惯了,其实也很爽。

有序进击

机降落地的顺序和队形是非常讲究,通常情况下,按照步枪手、火箭筒手、机枪手、狙击步枪手的顺序落地,原因很简单,步枪手装备轻便,机降速度快,可以迅速形成环形防卫火力,最后是机枪手的原因是机枪手可以在飞机上提供火力支援,而狙击手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居高临下观察战场威胁,要知道狙击步枪的火力持续性不强,不能以火力压制敌人。

如果敌人在机降区域没有布置兵力,直升机可以快速离开,如果突然出现火力点,运输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还能利用自身火力压制敌人,形成空地突击的迅猛态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