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包裹、生鲜还安全吗? 走近消杀员“病毒杀手”你们辛苦了
第4/5版:要闻 2020-11-25

包裹、生鲜还安全吗?

消毒专家帮你划重点 避雷区

继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标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验证新冠病毒“物传人”的可能性后,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又通报了本市两例确诊病例的溯源情况,2例病例的感染来源可以聚焦在同时暴露于境外输入的航空集装器。也就是说,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而低温天气下的“非冷链”也趋于“冷链”效果。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接触者发生感染。那么,市民该如何保护自己?冷链食品还能不能吃?包裹快递能不能拿回家?疾控专家进行了解答。

“物传人”的本质仍是接触

“物传人”的“实锤”,让人们不禁要问,以往未关注过呼吸道病毒可以从物体传播到人,新冠病毒何以做到飘洋过海来到国内,还将病毒传染给了物流人员呢?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介绍,表面上来看是“物传人”,但是没有离开呼吸道的传播方式、接触传播的方式。之前的理解是握手、共同触摸了把手造成接触传播,实际通过污染了的冷链、污染了的集装器,也可造成接触传播。

吴尊友介绍,新冠病毒喜欢低温环境,温度越低,存活时间越长。进入冬季以后,空运、陆运、海运所有国际运输的环境都类似于冷链系统,可能成为病毒载体。再加上国际疫情日益严峻,通过境外货物把病毒带到国内的风险明显增加。

确诊病例活动轨迹需“终末消毒”

上海最近新发病例,都第一时间进行终末消毒,并公布了活动轨迹。而部分市民则表现出相当紧张的情绪,对此,上海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主任医师说,“终末消毒是针对出现病例以后进行彻底杀灭病毒的消毒,比方说这个确诊病例经过这个场所,有可能他的手接触过门把手、水龙头、电梯按钮等物体表面,把病原体带到了环境里,或者咳嗽打喷嚏时飞沫扩散在环境里,都可能导致其他人接触或吸入发生感染。所以不管是确诊病例呆过的家庭居所还是公共场所,都要实施彻底的消毒,目的是把病原体彻底‘消灭’,阻断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朱仁义说,上海主动公布患者活动轨迹,就是给公众提供一个自我判别的依据,通过了解患者的活动轨迹,判别自己是不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患者的一般接触者,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取境外来的包裹拆完一定要洗手

浦东机场的几例确诊病例与物流相关,但之前,“物传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过去10个月内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有网友称,难道是“好运气”用完了?

朱仁义告诉记者,实际上,人们对病毒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有证据表明病毒可以通过冷链传播也是不久之前的事。“国外疫情不断蔓延,感染的人越来越多了,环境中病原体多了,更多地附着在了物体的表面,导致感染风险的增加。在境外,由于病人带病上岗,作业过程中污染了集装器或物体表面,加上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变低,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也会变长,国内的工作人员接触了境外来的受到污染的物体,有可能造成感染。”

按照我们国家“人、物同防”的防疫要求,机场成立了“机场新冠疫情肺炎防控货运工作专班”,严密落实货运区各项防控措施。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被货物感染的风险不是特别大,但客观来说风险还是存在的。因此,不管是冷链产品还是常规包装,只要货物来自于境外,就应当引起重视。朱仁义建议,取来自境外的包裹时,最好不要把包裹带回家,拆包裹后一定要洗手。洗手前不要触碰口、鼻、眼等部位。如果一定要将包裹带回室内,当做好预防性消毒,比如用消毒湿巾擦拭,84消毒剂与水1:99稀释后或乙醇含量为70%-80%酒精擦拭物体表面等。“但是切记,不能用喷壶喷洒酒精。国内已经出现了多起因消毒不当导致的伤害事故,需要引起重视。”

超市买生鲜不要徒手接触

有市民直言,坚决不吃进口冷链食品。实际上,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没有必要。目前,本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管理,抓好冷链食品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工作。截至11月22日,上海对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冷库等重点场所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的采样检测工作,目前已采样检测13万余件,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市疾控中心危害监控所宓铭副主任医师建议,首先要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要关注食品产地、来源、进口食品检疫等相关信息。选购冷链食品时最好佩戴口罩,避免徒手接触食品及包装表面。可以随身携带小包装免洗消毒液或酒精棉球、棉片,用于购物后手部和物体(手机、钱包等)表面消毒,有条件的用流动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

网购食品时请查看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情况,并做好外包装预防性消毒。处理进口生鲜产品时,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可用浸泡搓洗方式。接触了生鲜食材,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处理完毕后,要规范洗手。此外,烹调食用冷冻冰鲜食品时应烧熟煮透。储存食物时,要注意将生熟食物分层、分隔存放。

“冷链消毒是很专业的事情,包括消毒剂的选择、使用都有特别要求,普通市民也许并不完全掌握。”朱仁义说,但也无需过分紧张,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依旧可以过正常的生活。

免洗手消毒剂不要频繁使用

疫情,让消毒这门技术活成为了市民关心的话题,如何实现居家的科学有效消毒?朱仁义说,一般情况下家庭不需要频繁消毒,只要保持清洁,注意通风,而在怀疑受到感染的情况下是需要进行消毒的。且要根据适用范围选择不同的消毒用品和方法。

对于日常的空气消毒,朱仁义建议首选通风换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一般保证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他同时指出,紫外线灯、雾化、加湿器消毒并不适合家庭的空气消毒,使用不当反而可能有害。

对于手部消毒,除了勤洗手,酒精、消毒湿巾、碘伏、次氯酸水等都可使用,朱仁义特别提出一个平时手部消毒的误区,就是平时频繁地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手,正确的是一般情况下或手受到污染时最好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在不具备洗手条件时,才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平时的鞋子、衣物等在没有确定接触病毒的情况下不需要特别消毒。”朱仁义说,家庭可以配备必要的消毒产品,如便携装免洗手消毒剂、酒精棉球、消毒湿巾、碘伏等,消毒产品要选择正规品牌,在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应有适度的预防性消毒措施,而在使用消毒产品时一定要遵循说明书,注意安全。首席记者 左妍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