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聚光灯下 春节别忘了“动起来” 25只“朱鹮”期待飞进观众的心 “我们都是原年人”
第11版:文体 2021-02-11

“我们都是原年人”

上海民族乐团上午为留沪人员特别演出

笙演奏家赵臻(右)教外来建设者吹笙苗 本版图片 记者 郭新洋 摄

11:00上午首发

上午8时15分

开灯、试音、练习,辽宁小伙潘俊宇早早来到了上海民族乐团排练厅,“《梁祝》很久没有和搭档合过了,要对一对节奏。”1992年出生的他,皮鞋和头发都锃亮,拿着自己心爱的二胡,他说:“爸妈都在东北,我就自己在上海过年了。不过日子也很丰富,我们乐团新春民乐演出我都会参加,大年初四我们要一起去蔡兵美术馆、大年初五到古美艺术中心、大年初六前往北站社区。”小伙子笑呵呵地说,在上海过年,很忙很充实,“今天肯定会是不同寻常的一场演出。”在大年三十当天,能用音乐与一线城市建设者交流互动,“团聚”的氛围同样让他倍感温暖。

上午8时45分

“你再跟我合一下速度吧。”在新华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三楼休息室,小潘的搭档江珊换好了衣服,化好了淡妆,戴上了红围巾,正做着上台前的最后准备。不满30岁的姑娘来自湖北:“我是荆州的,在武汉念的大学,去年过年没回去,那会儿真的特别担心家乡,担心家人,今年不慌了。”因为,她把爸爸妈妈早早地接来了上海,一起过年,“妈妈特地从家乡带了香肠和鱼糕来,我等下演出完就回去跟她一起准备年夜饭。”带着对团聚和新年的期待,小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上午9时15分

“大家看这个乐器,琵琶反过身来,是不是像一滴水快要落地前的样子?其实最早传入中国时,它并不是长这样的,是像生梨,要比现在矮胖一些。”在活动中心二楼多功能厅,“民族乐团新春音乐导赏”正在温暖进行。舞台后侧,还“藏着”上海民族乐团赵臻、王晓犇、姜峰、潘俊宇、江珊、李胜男、王世杰等演奏家。

观众席中,是一群“特殊”的观众,他们有负责新华街道辖区地面清洁和垃圾清运的环卫公司员工、有来沪务工的建设者、有周边楼宇的安保工作人员。今年,他们响应号召留沪“就地过年”,上海民族乐团联合新华街道,专门为他们精心准备了这场暖心民乐“年夜饭”。民族音乐和互动导赏相结合的方式,为这群留沪过年的城市建设者送去新春佳节的温暖陪伴和美好祝福。

上午10时15分

有别于以往的剧场演出,这样近距离、面对面的演出形式更显亲近温馨。活动现场,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一一登台。从激昂明快的《晋调》、热烈欢腾的《赛马》,到马头琴的悠扬音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熟悉旋律、二胡与大提琴跨界演绎的《梁祝》……风格多元的民乐作品,让现场观众在充满地域风情的民乐作品中,用听觉感受大江南北的浓浓年味。

演出最后,闹热高亢的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路过民族乐团很多很多次,但是真没那么近距离听他们演奏。很新鲜,很棒。”平时在法华镇路负责道路清扫的工人李广付这样说。散场时候,观众们带着满足的表情,提着新华街道刚刚送上的“滚烫”的年货大礼包,准备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李广付告诉记者,公司431个外来务工人员,有405个都选择了在上海过年,“大家一起也挺好的。单位也很体贴,之前就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鸡鸭鱼肉和瓜子汤圆,还有各种活动,很有过年气氛,特别温暖。”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