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那一座彩虹桥 史蒂芬:登上这片赛场很自豪 一场中美乒乓球友谊赛 一枚来自红双喜的印章
第8版:文体汇/聚焦 2021-04-11
小球转动大球

一枚来自红双喜的印章

徐寅生、施之皓展示“小球转动大球”印章

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里,又多了一件珍贵藏品,它来自民族品牌红双喜。昨天下午,当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楼世和将一枚刻有“小球转动大球”的昌化石印章(见右图),交到国际乒联副主席、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馆长施之皓手中时,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枚印章由红双喜专门委托浙江绍兴籍篆刻大师陈默庵先生篆刻,印风平实,庄严大气。印章印面内容为“小球转动大球”,为纪念乒乓外交50周年而作。作为一件特殊礼物,印章记录了1971年“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时刻。此印章印面长50mm、宽50mm、高100mm。印面文字为篆体“小球转动大球”。印章边款题字为“乒乓外交震环宇,小球喜辟新世纪。华夏健儿誉五洲,扬威乒坛誓无敌。沪上辈出多奇志,浦江育才享盛誉。纵观赛场尽满目,光耀全球红双喜。”此诗为津门年逾八旬、出身体育之家的高级体育记者白金贵先生所作。寥寥56字,言简意赅,概括了上海乒乓球运动的成就以及红双喜公司与乒乓球的渊源。

50年前的今天,一架飞机缓缓降落北京,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友好接触。而昨天的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一片喜气洋洋的布置,当年中美乒乓外交的见证者、乒乓界重量级嘉宾悉数到场。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中国乒乓奠基人之一张燮林及原中国乒乓球队领队、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任姚振绪等人,一起回忆50年前乒乓外交,点点滴滴的细节铭记在心。在他们的见证下,施之皓代表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向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楼世和颁发捐赠纪念证书。

这场捐赠仪式也是一场乒坛老友记。中国乒坛的名宿们见证了60多年来,红双喜与中国乒乓球共成长的历程,携手见证了中国乒乓球的辉煌历史。楼世和说:“印者,信也。值此特殊日子,与新中国乒乓球事业一起成长的红双喜特地选择用捐赠印章的方式共襄盛事,是希望铭刻下乒乓球运动在新中国成长历程中的‘国球’荣耀。所谓国球,不仅仅是让国旗不断升起在各个领奖台上,更重要的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实践体育精神,筑起对话交流的桥梁。”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