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暗八仙”三根柱子下,铺有“四明会所”石碑 徐驰 柴宇妍 摄
刻有“四明公所”等字样的石碑被当成铺路石 徐驰 柴宇妍 摄
坐标:蓬莱公园“怡心草堂”前
事由:20多片属于“四明公所”的石碑残片被当作铺路石
结果:园方已将相关区域围挡,拟开挖后组织相关专家对石碑残片作进一步鉴定后妥善保护
上海交通大学退休教授冯国鄞向“帮侬忙”反映,她在蓬莱公园发现20多片属于“四明公所”的石碑残片竟被当作铺路石,心疼不已:“这些都是历史见证,如果再不加以保护,很容易磨损、消逝,实在是很可惜。”
石板路上有发现
冯国鄞告诉记者,她在蓬莱公园“怡心草堂”前的石板小路上发现,有20多片同属“四明公所”的石碑残片被当成铺路石,其中有多片字迹清晰,有“同人立”“四明公所”“四明公所道教”等字样。
记者在现场看到,景点“暗八仙”的3根柱子下,有两个完整的“四明会所”石碑:其中一个磨损严重,只剩几个模糊字迹,另一个上面雕刻的文字则清晰可见,保存得较为完好。
为何这些石碑会成为铺路石呢?冯国鄞猜测,蓬莱公园内设有“四明公所”的石碑廊道,可能当初修建公园时,“四明公所”遗存全部运至此处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当成“边角料”,砌进了石板路。
对此,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毅表示,“四明公所”石碑的发现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见证了上海反帝反侵略的历史,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
眼见磨损很心疼
冯国鄞说,可能很多人并不完全了解“四明公所”的历史。“四明公所”又称“宁波会馆”,是清嘉庆二年(1797年)旅居上海的宁波籍人钱随等发起活动、集资购地,于嘉庆八年建成,原址位于原南市区人民路。道光二十九年开辟法租界,公所被划入租界范围,在上海市民和宁波商人的强烈反对下没有被强占。但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公董局使用武力,两次企图强占公所和墓地,打死、打伤多位市民。上海人民群起反抗,各行各业罢市、罢工,迫使法国人放弃侵占计划。史称“四明公所血案”,成为上海人民反帝斗争的著名场所。随后,“四明公所”作为上海人民抗日斗争的标志,在197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铺在石板路上的‘四明公所’石碑残片,应该是那一段历史的见证。”对此,冯国鄞和不少市民认为,这些石碑能存留下来实属不易,希望公园方可以尽快将石板挖出后妥善保存,别让它们在风吹日晒、人来人往中逐渐磨损。“公园里设有‘四明公所’的石碑廊道,刚好可以将这些‘新发现’放进去,这也是对历史的一段补充。”
记者与蓬莱公园取得联系。经现场查看,园长诸佳表示,十分重视专家和市民的这一发现,原先公园大修时,曾请专家对“四明公所”的遗存作鉴定后,将部分石碑向市民展示。“目前,我们已将相关区域围挡起来,拟开挖后组织相关专家对石碑残片作进一步鉴定,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将予以妥善保护。”
相关链接>>>
蓬莱公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车站路,建于1953年10月,因位于当时的上海市蓬莱区,故名“蓬莱公园”。经过40年不断改建、扩建,蓬莱公园目前占地面积为41.4亩,入门处有“四明公所”石碑走廊,设有铭牌讲述石碑意义,说明石碑具有的史料价值。
本报记者 徐驰 实习生 柴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