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我们活着的每一天并非理所当然” 十载“青春跑道”已成“星光大道”
第15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2-01-13

十载“青春跑道”已成“星光大道”

聚焦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这些年

即将到来的汇报演出里,25位青年演员将携手为大家带来四台传统大戏《白蛇传》《战宛城》《四郎探母》《龙凤呈祥》(南派)。这是演员们在青春跑道上拼搏多年后交出的集体答卷,也展示着剧院人才培养、艺术传承事业的欣欣向荣之势。

从初出茅庐的戏校学生到步入正轨的专业演员,再到日趋成熟的青年文艺家,上海京剧院“青春跑道”这十年,是老生演员傅希如向金字塔尖奋力奔跑的十年,也是上京全体青年演员蜕变成长的十年。昨天,记载这群奔跑者十年光影的展览在上海京剧传习馆开幕。1月14日至16日,“青春跑道”第二季“决胜篇”收官汇报演出还将于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火热亮相。

拿奖拿到手软

转眼间,上京的“青春跑道”已经完成了两季孵化,25名青年演员脱颖而出,从校园一步步走向了舞台中央,收获了戏迷的支持和青睐。和传统的掐尖培养模式不同,在这条“青春跑道”上,每个人都有参赛的机会,五年里每年都是一个新阶段,起跑、跨越、接力、冲刺、决胜,层层选拔走上金字塔尖。

两季“青春跑道”共汇聚了89位著名艺术家任指导老师。第一季参训演员共63人,第二季参训演员共55人,学演剧目均超过了100出。依托“青春跑道”计划的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演员们摘得了一系列重量级奖项和称号,踏上了“星光大道”。其中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1人,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6人,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新人主角奖”8人,第七届CCTV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金奖7人,第七届CCTV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银奖12人,入选上海文学艺术奖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3人……“青春跑道”项目还入选了2017年度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优秀实践案例。

传承欣欣向荣

即将到来的汇报演出里,25位青年演员将携手为大家带来四台传统大戏《白蛇传》《战宛城》《四郎探母》《龙凤呈祥》(南派)。这是演员们在青春跑道上拼搏多年后交出的集体答卷,也展示着剧院人才培养、艺术传承事业的欣欣向荣之势(见上图)。

14日的《白蛇传》将由三组白娘子、许仙、小青带来,观众能在舞台上观摩武戏名场面水漫金山,也能看到考验演员诠释人物的文戏《断桥》。

15日下午场的《战宛城》既需要演员们对人物气质有精准的拿捏,也将有“双戟下场花”“踩跷”“盗戟”等高难度技巧展示。晚场的《四郎探母》将由余派老生傅希如、言派老生陈圣杰饰演杨四郎,荀派花旦杨扬、程派青衣赵欢饰演铁镜公主。

16日下午的南派《龙凤呈祥》将由蓝天、吴响军、田慧等携手演绎,这一出是上京复排整理的版本,唱词、唱腔板式等都独具特色。“甘露寺”一场中多人轮唱的“五音连弹”是只在南派《龙凤呈祥》中才欣赏得到的“限定”唱段。

非遗活态呈现

十周年之际,“青春跑道”项目将以一个主题展览、四场汇报演出、一个专家总结会收官。此次在传习馆举办的展览别出心裁,“青春跑道”四字由关切青年演员成长的京剧大家尚长荣题写。中式纱幔上一幅一幅剧照展示着青年演员传承下来的骨子老戏。站在每一出戏的剧照前,耳边还会响起自动播放的这部戏的音频。

一旁的照片墙,记录了台前幕后的点滴瞬间。一张2016年在天蟾逸夫舞台演《珠帘寨》的剧照,让傅希如想起当初自己还兼任“京剧跟我学”的老师,整台演出的宣传策划,有不少工作是由他的学生和戏迷来完成的,这个粉丝团也成了日后傅希如工作室的雏形。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回忆,最初“京剧跟我学”的老师来自上京的退休或即将退休的演员,后来与“青春跑道”结合,直接让青春洋溢的年轻演员为年轻戏迷授课,为京剧转化了不少年轻观众。

麒派掌门人陈少云也来到现场,在他看来,广泛培养、突出呈现对青年演员来说是最好的平台和机会。“青春跑道”的模式不仅培养出了金字塔顶端的人才,也让上京整体的综合素质上了一个台阶。汇演后,专家还将为青年演员“把脉”,助力下一阶段的人才成长。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