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家门口·小空间·大文章 两会·声音
第4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2022-01-21

两会·声音

市人大代表吴坚

市人大代表杨国平

市人大代表吉玉萍

市政协委员王敏

市政协委员丁勇

市政协委员吴皓

旧改建筑垃圾“回收有道”

随着城市改造深入,后续产生大量砖瓦碎块、混凝土块、废土废渣等固体建筑废弃物,妥善利用也是“回收有道”。

在打造建筑垃圾处置生产线之外,还可再利用加工城市纪念品。上海传统建筑体现着江南传统建筑的特征,老式的方砖、青砖、条石、青石板等经过回收与二次加工后可以制成微雕、石画等具有纪念价值的艺术品,弘扬传播海派文化。此外,利用旧区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一些相对完整的砖块、瓦片可以重新用来搭建、布置建筑外墙,建造地标性建筑。旧物建成的地标性建筑,不仅是对材料的回收利用,更是以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对上海的历史变迁和地域风貌予以保留保护。

擦亮上海出租车城市名片

出租汽车行业是上海一张城市名片,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和营商环境。近年来出租汽车行业在业态、科技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在传统巡游车基础上,网约车、租赁车等急剧增长,新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自动驾驶等技术也加速应用。截至2020年底,上海巡游出租汽车现有运营车辆额度数为51183辆,已核发的网约车车辆运营证36527件,两者合计87710辆,如何进一步规范与管理出租车行业,备受各界关注。2021年,《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修订已经纳入市人大立法计划,建议修订中广泛听取行业意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保障乘客、驾驶员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反垄断监管和联合执法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信息数据安全,促进行业法治、有序、公平发展,擦亮这张城市名片。

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

新能源汽车发展配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普及。目前,上海充电站、电池交换站等新能源汽车需要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覆盖面不广,大部分小区都没有预留公用充电桩,还有一些小区往往因为电容量、消防安全等问题禁止业主安装私人充电桩。

为此建议,一是要科学谋划布局,把充电桩、配电站等基础设施配套纳入城市一体化规划;二是城市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将相关标准、要求纳入建筑设计、验收规范;三是电力公司尝试对老旧小区进行电力增容,开展集中配套供电设施改造,缓解充电矛盾。

本报记者 姚丽萍 范洁 杨洁 整理

加强半成品年夜饭监管

疫情以来,俗称“半成品年夜饭”的“预制菜”随之走红起来。“预制菜”是通过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肴进行预烹调,消费者可以买回家直接开袋加热后食用。2020年数据显示,“预制菜”销量增长111%。需求激增,其食品安全问题就显得愈发重要。建议做好半成品年夜饭包装上的信息提示,如保存方式、食用方式、温度要求等等,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网络销售半成品年夜饭产品的检验,扶持优质企业龙头,淘汰一部分脏乱差的生产企业,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制定长者照护之家“微”食堂标准

长者照护之家是上海这座城市独有的社区养老模式,床位规模不超过50床,平均每个机构有30床,日常也就有20多位老人。如果服务机构把好食品采购关、加强储藏保管、严格遵守日常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做好食物留样,即使空间等硬件条件不满足大型养老机构标准的要求,风险同样可控。

建议对规模较小、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长者照护之家,专门量身定制“微”食堂标准,建立长者照护之家“微”食堂地方标准,将供餐人数限制在50人以下,颁发轻量级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允许其通过物理隔离等手段,满足对生熟区域隔离设置要求;专门建立限制性食品加工权制度,即设定允许加工食品的白名单,允许对那些不易导致食品中毒的食材进行加工,如煮饭煮粥、熟食加热等。

加强校内外课后服务协同发展

“双减”政策对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以及整合用好校内外资源等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其实行的重点就是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这其中就对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帮助学校选择优质的校外教育机构进校服务,补充学校在教学内容和资源上的缺口:一是搭建课后服务项目招标平台;打通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二是举办校外课后服务课程博览会,为有意向进入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课程和活动的机构提供课程展示机会。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学校课后服务,既补充了学校课后服务力量,又可以促进家校融合,提高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提高家长教育水平,推进家庭教育质量。

本报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 方翔 整理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