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台后,延续前任安倍晋三的安保政策,试图推动在宪法中“写明自卫队的存在”,为其变成“名副其实”的军队铺路。本文撇开武备不谈,单就自卫队员生活点滴而论,倒真有外人想不到的“奇葩课题”没法解决。
想穿衣自己买
表面上,自卫队统一发制服,礼服、作训服、军靴应有尽有,但数量很少。自卫队员只发两套作训服,可日本多雨雪,雨季野外训练一次,衣服就会被泥水湿透,洗过后,第二天干不了。再说军靴,虽说一人一双,但日本的军靴和军车一样,有报废年限,若不到年限,队员退役,军靴就转交新人使用。由于日本青年都不愿长时间服役,搞得入伍后,新手拿的都是前辈穿过的旧靴子,既不合脚又不卫生。为了穿着舒适,队员就只能自掏腰包,采购新衣新鞋。
日本防卫省并非不想多发几件,但苦于囊中羞涩,光陆上自卫队就有15万人,每人多发一件衣服,按每件5000日元(约300元人民币)这一超低价算,就得7.5亿日元。在防卫费拮据的今天,多发制服,就没钱换装备了,所以只能让队员自己扛,至于士气,也就顾不上了。
“有炮无弹”空架子
为应对突发情况,军事基地里都要建设弹药库,一旦开战,部队立即配发弹药出征。可自卫队基地却往往只有子弹,没有炮弹和导弹,想打仗先等人把炮弹运回来再说。
按照日本《火药取缔法》,“重量较大的弹药的保管场所,必须与民居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与城市紧密相连的自卫队基地除了子弹,炮弹、火箭弹、导弹等重武器弹药都不许存放,必须储存在偏远山区的弹药库,需要时再派车去拉。
自卫队基地最初选址时,也是按法律要求选在远离城镇居民区的偏远地带,所以基地内原本有弹药库,火炮、坦克等重武器可就近装填。但随着日本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特别是自卫队采用公务员制,朝九晚五,下班后要回家居住,使得基地附近逐渐繁华起来,变成人员稠密的住宅区。此时,基地里再囤积弹药就违反了《火药取缔法》。同时,为了家人安全,自卫队员也希望能把弹药库搬得远远的。
实际上,自卫队基地只要多花些钱,修建带温控和安全性更好的地下弹药库,就能解决战备需要和弹药安全之间的矛盾,偏偏防卫省拿不出钱。反正冷战已经结束,日本本土被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一般的骚乱和恐怖袭击,有步枪等轻武器也足够应对,于是自卫队就把弹药库修在地价更便宜、远离城市的深山里。朱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