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元宇宙展区来了“小猕猴” 人工智能专业今年增量最多 未来学校有更多智能“秘密武器”
第3版: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2-09-02
上海正努力建设成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

未来学校有更多智能“秘密武器”

本报记者 王蔚 马丹 陆梓华

去年11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为上海整体性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革命性重塑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力争到2023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

昨天是申城中小学生和幼儿回归校园的日子。如今的申城校园,正在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新环境、新体系、新平台、新模式、新评价”建设,推进教育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个性多元。

请来三个“智能助手”

“一所乡村学校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该怎么走?”“乡村学校的未来新样式该怎样描绘?”地处顾村的宝山区宝虹小学,正在打造一个以学生为本、课程为径、教师为源的智慧校园。在多样的智能教育应用场景中、在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活动中、在基于数据的多元智能评价中,孩子们得以富有个性地成长,快乐地点亮童年。

“教师备课1帮1”“课堂教学1加1”“课外辅导1对1”,是宝虹小学引入的数字教学“秘密武器”,被老师们亲切地称为“三个教育智能化助手”,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推动了教学流程再造,提升了教学效率。

校长王家龙介绍,课堂上,教师利用直播平台发布即时答题任务,不仅可以记录和收集学生的答题情况,还可以回放每个学生的答题过程,这就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拉进课堂,教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给予指导。“七彩虹宝综合评价系统”集智能班牌、智能手环和宝虹微校于一体,以学科素养培养目标为重点,融合成长记录册内容,重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性、及时性和激励性,细化了行为规范和学业评价指标,增加了健康、出勤、活动类、作业类评价内容,从而生成基于数字化的学生综合素质“画像”。

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说,未来学校由“实体学校+虚拟学校”组成,学生的学程都是定制的,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能获得每位学生最佳学习路径的建议,帮助教师布置作业、设计学习计划。

有人担心,无论是人工智能赋能校园,还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会不会特别“烧钱”?张治说,在宝山,一项新的探索已经开始。“以前,一个学校搞信息化,大部分都是搞工程、搞网络、搞硬件,一个高中平均花一两千万元,现在我们通过数字基座进行集成化的建设,全区一年仅花费3000万元。”张治说,希望通过人和技术的耦合,弥合更多的数字鸿沟。

开发一批智能课程

今秋新开办的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毗邻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正是有着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再加上致力探索开发一批人工智能课程和培养特色创新人才的定位,目前,学校积极探索发挥区域优势,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校长林唯说,不仅要“请进来”,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和相关课程进校园,另一方面更要“走出去”,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

“比如,开学后校园里将会看到扫地机器人、消杀机器人的工作场景,同步引进的,还有机器人的相关人工智能课程。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看到机器人工作,同时在拓展课堂上也能学习到机器人工作和使用原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将极大激发学生兴趣点,从而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和特色人才培养。”林唯介绍,目前学校围绕智慧校园建设、应用场景落地、人工智能特色课程、学生实践学习基地共建等方面,向企业提出了合作需求清单。未来,校企将逐步深化合作,共同打造人工智能为特色的新优质高中品牌。

下沉式图书馆带给学生一个远离喧嚣、静静阅读升华的空间;化学、生物、物理创新实验室,点燃每个奇思妙想。学校开设了包括游泳、击剑、篮球、排球、体育舞蹈、电竞赛车等在内的多种体育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运动需求……进入这些校内场所,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卡,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低碳环保的新方式——扫描掌静脉。学生将手掌在识别仪器上扫描,可以同时进行测温与身份认证。它还可以将学生的垃圾分类、节能节电等低碳行动转化为绿色积分,存入学生绿色账户,与碳实验室的创新课程结合。

数字助力因材施教

长宁区利用教育数字基座构建应用生态,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在线授课、教研、作业等场景应用工具和数据支持,保障线上教学有序开展。建青实验学校教师熊剑锋说:“每次讲完知识点,我都会利用智学网制作一张简易的练习卷发布给学生,制定答题时间和要求。学生做完后拍照上传答案,老师线上批阅后,系统自动生成报告,包括均分、得分率、共性错题等学情数据。如此一来,我就能针对不同学生来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指导,为接下来的备课、讲评提供依据。”

据了解,长宁教育数字基座内置了教学备授课、考试阅卷、智能排课、课后服务等21个原生应用,覆盖学校在教、学、管、研等各方面的信息化应用需求。

今秋开学,一间全新的元宇宙实验室即将在建青校园里亮相。这间架设在云端的实验室“拥有”1500多套实验器材、4000多项实验资源、10000多种自由探究实验搭配。教师和学生都能以虚拟身份进入到元宇宙实验室。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教师可以像现实世界里一样备课、准备实验器材,而学生带上VR等专业设备之后,可以最大化地接近真实实验操作规则,获得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全方位沉浸式体验,重温实验的乐趣,在考试前参加模拟训练。“元宇宙世界里的实验,让危险大、成本高的实验有了实操可能。学生可以安全地试错,反复训练,规避错误,掌握实验知识。不仅如此,实验室的大数据技术还会全面收集学生的学情数据,并让分析结果可视化,为教师提供备课参考。”建青实验学校副校长童葆菁说。

人工智能的引入正在积累更多的学生成长数据,帮助每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实施个性化教育。拓展课教室的手脉“打卡”,能够采集学生兴趣数据,反映学生需求,便于学校及时调整拓展课的设置。图书借阅、体育器材申领等个性化信息,则勾勒出学生的“兴趣图谱”,让教育有的放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