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奇 摄
编者按:
今年,女作家北北在夜光杯撰文《老了也要爱》,讲述老年人的情感问题。其实,爱不分年龄,年纪大了,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需要精神上的爱。这个爱是广义的:亲情、友情、爱情。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老人的亲情之爱。
让我拉住你的手
章慧敏
房间镜子里映出的场景是小老人搀着老老人的手在走动。前面伸出手的是我,后面被拉着的是九十有七的老妈。自从大半年前老妈从床沿上滑落地板,骨头虽没断,但还是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等到能下地时,或许是心理恐惧,或许是腿脚无力,她必须借助桌椅家具撑一撑、挡一挡,自然,她最信赖的依靠还是女儿的手臂。
打那以后,我的手成了老妈可靠的支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拉着她的双臂起床,然后扶她去洗漱,再搀她去餐桌喝牛奶吃早点……每每母女手拉手行走时,我能感受到她的踏实,脑海中也会不由自主想起女友的一句话:做父母的年纪越大,就越希望感受温情,如果跟TA贴一贴脸、握一握手、搂一搂肩,他们别提多安慰了。这话太有道理了,什么叫亲情,两只手握在一起立刻就起化学作用了。
朋友都说,我老妈这个年纪还能下地走走,还能正常吃饭、睡觉已不容易,换言之,我有这样状态的老妈算幸运的。可他们不清楚的是,像老妈这种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一旦没有帮助便是无助,什么都记不得、道不明,都不知该怎么办了。老妈现在的思辨能力和动作协调性大概还不如一个幼儿,孩子会天天进步,而老人,只会天天衰退。曾看过一部由皮特主演的电影《本杰明》,这部看哭了几亿人的讲述“返老还童”内容的影片讲述的,不正是人生的一个轮回:当年,老妈替我剥虾壳、剔鱼骨,现在我也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当年,春夏秋冬四季的衣裤由老妈替我加减,现在她的冷暖我来负责,且还要帮她穿上身,否则,把衣裳当裤子,把裤子当衣服穿的概率不在少数。
尽管老妈记忆中的内容已所剩无几,可有一点她却牢牢地记住了:拉着女儿的手,紧紧地!是的,女儿的手就是亲情的手,她传递的是温暖和可靠。
难忘坚实的肩膀
陶陶
爷爷,我二十一岁啦。生日的早晨,我一觉醒来,奶奶、爸爸、妈妈轮流亲亲,一早有许多快递送到,原来有这么多朋友记得我的生日,沉浸在感动和欢笑中,我出了门。昨晚的梦境突然又回到我的眼前。每年生日前夕,爷爷都会来梦里看我,我总是早早入睡,生怕错过一年一度的“团圆”,有时,他会拄着拐杖、提着竹篮去菜场买满满一篮菜,穿着汗衫马夹站在厨房里,准备我生日专属的、鲜到眉毛都掉下来的红汤;有时,他会静静地和我坐在天目山的湖边,我看《苏菲的世界》,他等着“愿者上钩”,满眼的绿,满山蝉鸣。
这样悠远淡然的日子随爷爷而去,但爷爷的坚韧治愈着我的一生。
我金灿灿的童年中,爷爷的身影无处不在。我上幼儿园时,他在校车站等我,牵着我的小手给我买“千层雪糕”;我读小学了,他一大把年纪还学开车,只为可以开车接送我;初中时,我吵着还要爷爷接,还想让爷爷放学陪我买热腾腾的鸡蛋仔,但他说,走不动了。他明明还每天买菜烧饭,生日时还会煲汤,我根本没察觉到他承受着如此重的病痛。直到他进医院那天,当我在凌晨五点被机器无情的“嘟嘟”声惊醒,我幡然醒悟,这一切,都是爷爷在独自承受。他用坚实的肩膀尽力为我扛起能温暖一生的童年。小时候的我总幻想着赚大钱给爷爷买礼物。爷爷总笑,不求你赚大钱,只要你能从事喜欢的工作。如今的我已经半只脚踏入职场,办公室楼下便是陆家嘴绿地,可以眺望和平饭店,满眼繁华。可爷爷的缺席让这一切都披上了落寞的色彩。好想再听爷爷说一声,陶陶,生日快乐。这句祝福已消失在云端,惟有那个坚实的肩膀依然在我的身后。
生活在亲情里
潘家龙
前阵子,妻子的左脚扭伤了。刚开始以为不碍事,忍着。后来伤势渐渐严重起来,脚板也肿了起来,皮肤也紫了,左脚下不了地,走不了路。儿子、儿媳得知后,连夜开车来接母亲去医院治疗。
一路上,儿媳悉心照顾着婆婆。从车上下来,她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婆婆,一步步来到医院骨科诊室。经拍片检查,诊断为脚板骨折。我们选择了上石膏。医生又开了几种接骨的药,并嘱咐回家静养一段时间后再复诊,其间,受伤的脚千万不要着地。回家路上,儿媳在网上购置了一副腋拐,解决了婆婆走路不便的问题。什么是亲情?这就是亲情。
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我家是个大家庭,仅妻子一方就有五姐妹,人称“五朵金花”,妻子是老大。这几年,退休后的妻子仍在大妹厂里上班,服装厂人手紧缺,能帮则帮,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妻子脚扭伤后,大妹就携三个妹妹全来上门探望大姐,甚至还没结婚的小外甥与女朋友也一起带了两大盒水果礼盒来探望。我与妻子结婚40多年来相敬如宾,一方如有身体不适,另一方总是关爱有加。此次妻子脚扭伤后,生活多有不便,我悉心照料,一日三餐,送饭送药到身边。
岳母83岁了,一直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从未吵过嘴、红过脸。除了生活上对她的照顾,我们更多的是注重精神上对她的关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这样的观念:如果有一件衣,应先给父母穿;如果有一口饭,应先给父母吃;如果有一间房,应先给父母住。因为我们坚信,人生天地间,亲情如血浓于水。
相守一年又一年
汤朔梅
不知何时起,女的聋了,除非打雷才听得见;男的青光眼,只能见微弱的光影。儿女们都离巢了,老屋显得很清冷。只有老俩口守望着。白天,他们多半坐在门首。女的说,清明过了,麦苗儿秀了,油菜开花了。“我看到了,当年开荒的盐碱地里,庄稼长势多好。”男的应和着,“那年开荒,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就这样落掉了。”女的无言。男的觉得不该说这些,就问:“你听到燕子在叫吗?”女的点点头说:“我还听到云雀在高天里叫得欢呢!”
燕子在梁上做窝。“那就是去年来的燕子,这声音很熟悉。”“我也认出来了,它们正拉话呢。”女老人其实听不见,她只是凭男人的口型,却一点不会错。那是多少年的默契。他们几乎哪儿都不能去了,除非牵手在门前的菜园地里走走,看着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嗅着乡野的气息,心里说不出的舒坦。他们不会走远,说不定什么时候电话机响了呢?他们期待儿女的声音,孙辈的声音。他们不会看日历,可哪天是双休日,却一点也不会错。双休日了,儿孙就回来了。可有时没回来,老俩口有些失望。可嘴里却念叨着说,孩子们也忙着呢!我们都好好的,有吃有穿。你们忙去吧!当有人问年龄时,他们会幽默地说,我们还小呢,都是“80后”。
老人说,大概是秋天了,我的关节酸痛得厉害。女老人说,可不是吗?稻子已抽穗,白胡枣都压弯了枝头呢!
两人坐在门框内,像一帧恬静的油画,秋天的阳光给画面打上了暖暖的底色。他们就这样静静地坐着,怀想着当年的青春和开荒打粮的岁月。等待着电话铃的响起,等待下一个双休日走近。
一镬鱼汤烧焦后
李国利
旗杆弄拆迁,和妻从小闺蜜到老闺蜜的发小彩娥和慧萍搬到了市区,从此三个女人面对面“唱戏”的时间少了。但她们常在视频里嘻嘻哈哈地聊天,聊自己、也聊丈夫。
一次,我在客厅里听到妻大着嗓门说:“哦哟,都一样的,我也是搭煞,没办法就这么过了。”后来我知道,原来三个女人又在视频里各自埋怨自己的老公。妻嘴里的“搭煞”是土话,就是搭牢分不开的意思。妻平时经常唠叨说,夫妻就是搭煞,再吵再闹也得过。
退休了,两个人每天面对面、脚碰脚,相互看不惯的事情自然多了。上个月,不小心把妻的手弄掉了一大块肉,伤口很大,医生说不能缝针,要让它自己慢慢长好,这样可以不破手相。妻听人说,吃黑鱼汤对伤口有好处,于是托乡下的一个朋友买了一条野生黑鱼。妻因有事要出门,关照我,等鱼汤变白了就关火。
我得令而行,起先我确实看着镬子里的鱼,妻子也打来一次电话叮嘱,我觉得没啥问题,就看起了手机,这一看就忘记了时间,我闻到了焦味,待我掀开镬子,看见黑鱼已成了焦炭,自是感觉有点对不起妻子了,恨自己三心二意了。
妻回来了,一到家里就闻到了焦味,一句“真是搭煞”说出后就回房间休息了。我明白:这是我的不对,忙拉住她说,抱歉,实在抱歉。我说,我去买一条,回来再烧,妻子却说,我买的是野生的,你懂吗?但我想,妻子心里一定是希望我出门买鱼的,我出门了。
结婚成家,成了夫妻,“搭煞”就自动生成。夫妻“搭煞”到最后其实就变成了亲情,所以,到最后所有的“搭煞”都是搭不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