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馨
根据克莱尔·吉根小说《寄养》改编的《安静的女孩》,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爱尔兰乡村,主角是一个叫凯特的9岁女孩。这是一个大家庭,父母有四个孩子,凯特是其中的一个,母亲肚子里又怀了一个。看得出,凯特是一个孤僻的女孩,她在家人的叫唤声中,躲在草丛中,回家后,又去床底躲藏。这意味着她自我封闭,不想和外界交往。在学校里,她偷拿邻座的牛奶,被撞翻,溅到衣服上,古怪的行走样子,被同学认为是怪胎。
科尔姆·拜瑞德自编自导的这部处女作,镜头对准这个家,光线昏暗,声音嘈杂,混乱无序,缺乏爱。母亲将要临产,父亲不管孩子的午餐,酗酒,似乎和其他女人有染,还赌博,打牌输掉了小红母牛。这是一个贫穷的家庭,没有钱请人割干草,按父亲的说法,很难喂饱孩子,个个都会把家吃个精光,在这个夏天,父母打算让凯特去远房亲戚家住一阵子,父亲甚至说:“他们想养多久就可以养多久。”
车子行驶三个小时到达的亲戚家,被树林、田野围绕,不远处有口井,水波荡漾。母亲的表亲艾琳和丈夫约恩迎接了她。和凯特的家相比,导演科尔姆·拜瑞德用一种明亮的色彩,呈现艾琳家整洁舒适的氛围:雅致的家具、淡色的墙壁、火车图案壁纸、悬挂着的精美油画……从家里的窗口,可以看到外面树叶随风飘摇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艾琳亲切随和,在凯特还在婴儿车里时,她见过她,如今长成一个小姑娘了,她说:“把这儿当自己的家。”
童星凯瑟琳·克林奇扮演凯特,她柔顺、细声细气、安静、不爱说话,她和艾琳(凯瑞·克劳利饰演)、约恩(安德鲁·班尼特饰演)的互动,全部由细节驱使,润物细无声地表现出来。艾琳自然、客气、得体,最主要的是处处体现对凯特的关爱:替她洗澡、为她梳辫、教她干活(削马铃薯、拖地);在凯特没有衣服时,拿出干净的旧衣让她替换;当凯特睡前遵照母亲的意愿不喝牛奶,艾琳说母亲的规矩必须执行;要不要拉窗帘睡觉,艾琳征求凯特的意见……尽管有点小心翼翼,但脸上全是爱和尊重。
和艾琳相比,约恩开始显得有点冷漠: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和凯特道晚安;不愿带凯特去农场转转;在牲口棚找不见凯特时,他会抬高嗓门……但导演科尔姆·拜瑞德却让约恩和凯特快速发展他们的感情:约恩早餐时,偷偷留给凯特一块夹心饼干,凯特马上就去棚屋帮约恩打扫;他们一起喂奶牛;约恩会给凯特远多过的钱买雪糕;在树林里,约恩让凯特跑步去邮箱取信,慢镜头、音乐起,凯特脸上全是满足的表情。
虽然本片格调平稳、自然,体现着新家的宁静、和睦,艾琳对凯特说过:“这个家没有秘密。”事实上,电影在平静下面隐藏了一个秘密,当这个秘密由外人向凯特透露出来后,凯特的震惊是可想而知的。原来,艾琳和约恩有一个儿子,后来淹死了,凯特穿的旧衣就是他们的儿子留下的。夜晚的海边,约恩告诉凯特:“生活中总会发生奇怪的事情,今晚你也遇到了。”艾琳让凯特穿儿子的旧衣,既思念儿子,也把凯特当作自己的孩子,约恩说,艾琳没有恶意,但往往事与愿违。在随后的画面里,伴随歌声,导演用一组蒙太奇,串起他们的生活,表达他们比过去更多的爱意。
假期结束,凯特要回自己的家了,所有的不舍,都在画面里静静流淌。本片有许多凯特的主观镜头:她透过门框,看见失去儿子的老两口秀恩爱;看见约恩听闻自己即将离开后伫立窗前的落寞背影……最令人感动且具有冲击力的情景是在结尾:艾琳和约恩送凯特回家,然后和她告别。在他们离开时,凯特突然狂奔、追去,画面交替切换他们过去在一起的片段,随后,约恩抱起她,她伏在他的肩上,嘴里轻轻叫唤“爸爸”,任谁都会在这时心灵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