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醒春 娘娘的民谚 手机表现抽象摄影 坚强的游带鱼 丹阳六口井
第13版:夜光杯 2023-03-14

丹阳六口井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俞果

沿沪宁高速行车,在镇江附近有丹阳、丹徒两地。不由得想起古时有“丹阳布衣”和“丹徒布衣”之说,前者是身罩布衣的隐士,后者是穿着布衣的平民。一样的布衣,不一样的质地。

丹阳这个名字是很金贵的。丹阳,铜的别称。古时往往又称铜为金。所谓赤金,丹阳铜也。唐代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竞向山中寻草药,伏铅制汞点丹阳。”南朝的陶弘景在此有“山中宰相”之誉,拒绝梁武帝礼聘,拒不出山,朝廷有事只能书信咨询,“丹阳布衣客”即指他。

2022年底,我来到丹阳延陵镇九里村,这座千年古村有一个奇特之景:六口千年古井,日夜沸腾不止。犹如开水吐珠,但水温仅20摄氏度。六井一字形排列,相距均七十厘米左右。南侧三口井水质清澈,北侧三口井水质浑浊。最最令人称奇的是六口井六种味道:三口清澈井水分别呈啤酒味、柠檬味、雪碧味;三口浑浊井水各具其铁锈味、苦涩味、麻辣味。南侧三口井还可以品尝,五元钱一竹勺。此咄咄怪事,令人匪夷所思。

2001年时有村民和省里专家对古井及周围池塘进行过挖掘。井深平均三米,不一会儿就将井水抽干。不见传说中的盘龙,只找到几百枚古钱币和十几根金簪子。井水化验结果出来了,铁元素含量很高,浑浊井水又比清澈井水高出了十几倍。古书上曾有记载,季子庙前,东南方向,有古井六口。季子庙距离古井仅百米之遥,古书所记不虚。

季子,名札,又称延陵季子,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封于延陵。传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常州武进焦溪的舜过山下。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丹阳的陶弘景、季札都颇有远古尧舜时代高士许由的遗风。

丹阳分布着南朝时齐国、梁国两代帝王帝后的陵墓群。有人从池塘里发现了大量青砖,怀疑这里是墓群遗址。后来,确认这青砖是砌筑井壁用的。

由于丹阳存在火山喷发物遗存玄武岩,有人大胆推断:此地曾发生大规模火山爆发,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被埋入地下,导致井水沸腾的是不断喷出的二氧化碳。证据之一,当燃烧的蜡烛放到距离古井水面十厘米时旋即熄灭。至于井底的钱币和金簪子等物,可能几百年来这六口神秘水井早已成为人们的许愿之地,无数善男信女来到井旁扔下了心中的许诺和祈盼。

历史上有种说法,江苏应该有四个温泉地,除已有的汤山温泉、东台温泉、韦岗温泉外,还应该有一个丹阳温泉。可惜这六口古井并非温泉之水,这井水仅20摄氏度,而温泉的水温标准必须在25摄氏度以上。

丹阳,战国时代已很有名,有许多帝王故里。此处气候宜人,一块福地。若丹阳温泉存在,那它与邻近的汤山、韦岗温泉连成一片,自然形胜之地。七十厘米之间的六口古井,清浊自见,泾渭分明,鬼斧神工,天造地设。这咫尺奇景,至今只有猜测不见谜底。更加令人无限神往。

镇江水陆交会,江南之锁钥。一路下来,常州江阴无锡,处处人杰地灵,群雄风流。膏腴丰饶和红蓼白茅之间,既有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之浩叹,更有陆象先“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之钦羡。

史载,最早这里有上百口井,至今尚存六口。据传说,上百口井都是普通的冷水井,留下的就这沸井六口,水温也已越来越低。虽为人工,宛若天成。千年砥节砺行,万里卓然高蹈,无风尘之慕,有井渫之洁。从来古井死水无波澜,只这六口井波澜迭起。沧桑有灵,枯寂亦雄。

晚年时被逐出长安的李白浪迹江南,多次游历丹阳。他的“粉丝”杜甫曾梦见李白“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但这位心高气傲的“蓬蒿人”依旧仰天大笑吟唱出了“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的豪情。这里有季子贤人,有沸井涌泉,一千六百年的丹阳古井永远不会让千古诗人才思枯竭。

据说,李白的诗中曾九次写到丹阳,韩愈有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一人一地若能在李白笔下留名一次,那就是光焰千年。比如小小的泾县县令汪伦,几番佳肴美酒硬是留下了李白的一首《赠汪伦》,比鼎铭石刻还辉煌。何况九次之多的丹阳,丹阳实有幸啊,这六口古井也沾了李白的仙气,算是有福。

丹阳这个名字不但金贵,而且还充满高远之意。丹阳二字,道教谓之煅粉点铜之术,佛教谓之超脱尘世的境界。有闲暇去游游丹阳看看古井吧,这或许是一种人生的尘洗铅华,春风又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