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高情远致 梅花  (插画) 酒香深处引霞光 美梦 冷香碧色风不摧 跃进人海 南昌路正青春
第12版:夜光杯 2023-03-17

跃进人海

于是

我不是凯列班,但也经历了孤岛上的暴风雨。我们都经历了一次漫长的寒冬,前所未有的生病的寒冬。病和冬,都像囚笼,但也都会过去。过去了就是春天。

回想一年前的春天,似乎更有理由珍惜摆脱被疫病困住后的自由。我像野人一样度过了这一年,习惯了居家,习惯了一边洗碗一边聆听线上讲座,习惯了将一切工作挂在屏幕上,习惯了语音会议,习惯了一个人在安静的房间里和嘉宾们远程连线谈论书籍和电影,后来甚至习惯了和ChatGPT聊天。觉得自己越来越像智人,也越来越像野人。越来越不需要漂亮的衣服,也越来越缺乏与人当面畅谈的能力。这样的情况应该不止我一人,疫情三年,文艺界的最大变化之一是发展出了纯熟、丰富的线上直播功能,内容极其丰富,囊括了文史哲各类讲座和对谈。不夸张地说,只要我爱学习,每天都能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知识——只不过是块野人形状的海绵。

幸好,春天来了。

这个春天无论如何都该属于线下。和煦的风、枝头的花、久违的阳光都在召唤我们走进真实的人间,真实的自然。春意渐浓时,沪上的文艺活动也几乎爆满了,美术馆接二连三地推出重磅展览,书店和图书馆每周末都有读书活动。和一大群人相聚在活动现场、共读一本书的感觉格外鲜活,你能看得到所有人的表情,能听到微妙的动静,而这些互动在屏幕上只能假借文字和表情的弹幕。

这个春天,像是在虚拟世界打怪通关后,终于领取了奖赏:呼吸自由且安全的新鲜空气,用不加遮掩的五感、表情和声色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能接收到同类的反馈——其中一定有一些老面孔,他们是多年来热衷于参加周末读书会的朋友,有退休后自办读书小组的老一辈,也有习惯了周末投入文艺活动的新生代打工族。思南读书会刚刚庆祝了400期活动,我相信,再次看到作家、编辑和读者济济一堂时,大家必会觉得更亲切,小别胜常聚。

书属于四季,日夜,乃至永远。书不挑剔。书像大海。但读书的人是有条件的:要有命读书,有心读书,有时间读书,还要有交流的伙伴。最好还有好茶相伴,好花常开,所以,读书类博主、UP主都喜欢用花作背景,给好看的书拍好看的照。

我这个“野人”在疫情期间养成了散步的好习惯。我一直在等冷雨萧瑟的冬天过去,这样才能在江边、林间、河畔散步,带一本书,或是戴着耳机听电子书,走到阳光明媚的树下,看一会儿,任花瓣飘,甚至蝴蝶、蜜蜂萦绕一会儿。身心放松。漫步走进书店、图书馆的心情也是一样的,听人分享的感受恰如蝴蝶环绕身边,没有滤镜和虚拟背景,没有延迟和信号不佳,没有忍不住去看一眼的在线人数。真实世界里,一切都是一期一会。

然而,文艺的世界已扩容了,现在的我们能同时在线上与线下平台进行交流,一期一会已允许无限回放。今天错过的讲座,明天还能在线补看,甚至多年后依然可以借着影像资料,仿佛回到现场。

坦白说,这感觉很像是在当下制造平行世界:我们当下看过的书、说过的感想,在被说出的当下就被翻录成永存在平行世界里的记忆。不管我们身在洞穴还是花下,一期一会都可能已是一种形而上的奢侈了。

无论如何,不管对“野人”还是对智人,春天都最适合形而下的事——读书,赏花,跳出孤岛,跃进人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