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城市精灵 扮演好角色 农家笋味 好年好景好前程 “奥斯28K”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画鸡的女孩
第14版:夜光杯 2023-04-04

画鸡的女孩

刘海民

事情过去许多年了,但我依然没有忘掉那个喜欢画鸡的女孩。

那是1984年秋天,在西安的炭市街上,有个女孩蹲在鸡笼边上画鸡。炭市街在东大街中端北侧,清中叶这里只用作堆放煤炭,后因出售煤炭、盐碱、副食品店铺居多,得名炭市街。后来,成了西安名气最大的副食品市场。

那天,看到街旁的鸡市上围了好多人,凑过去看,原来是在围观一个女孩作画。那瘦弱的女孩拿块画板,画板的夹纸上已勾勒出一只公鸡的轮廓。女孩神情专注,下笔也快,用的廉价纸墨,一只罐头瓶子洗笔。

女孩的身旁立着她的父亲。父亲端了杯水,不时递给孩子让她喝两口,那父女的辛苦和努力,让我感动。与女孩父亲聊天,知道女孩叫侯晓春,刚九岁。三岁起学画,老师是她从事绘图的父亲。绘图与画画毕竟隔着一层,晓春父亲便探索、梳理,努力把自己摸索来的经验和体会给到孩子。

我问她:读几年级?她说:四年级,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我开始欣赏她的画,那画天真稚嫩,但对于一个九岁孩子来说已是相当好,说不上神采飞扬,却已有了舒展的形态和意韵。孩子父亲说,这孩子爱画鸡,可画鸡你得有东西。我问:“啥东西?”他说:比如画静物,你眼前是不是得有个静物?画鸡,是不是也得有只活鸡?他花钱给孩子买鸡,让孩子在鲜活的生灵面前感受真实和放飞想象。两年间,他总共买过二十多只鸡。后来,带孩子去动物园和炭市街鸡市,画免费“模特”。

我问:“孩子大了,去当画家?”他说:“当啥子画家,画家梦谁敢想哟。”我说,你得敢想,也得让孩子敢想。他说:走一步,看一步喽,先顺从孩子的喜欢。

我问晓春:画过多少鸡?

她说:数不过来。之前画过一张,画了一万只。万鸡图,断断续续画了两年。

我提出能否带我看看那张画,她父亲说:成。

在侯晓春家里,晓春父亲很显费劲地从一只旧木橱里搬出了个大纸卷儿,那是一卷白光纸,宽三十五厘米,有一百零九米长,上面果真画满了鸡,有怒冠相斗的,有悠闲觅食的,有刨土洗澡的,也有啼鸣报晓的。万鸡争妍,琳琅满目。浓淡的笔墨,深浅的落笔,精致的布局和前后不错的呼应,都印证了她的才华与智慧。

我说:“有一万只?”晓春父亲说:有呢。可以数。我们真就开始数。他家不大,画被拿到院里围了墙挂,竟围了一圈。

确信画上的鸡过万了,我说:写条消息。他听不懂,问我是不是喜欢孩子的画?让我挑一幅。说画有一橱呢,你挑嘛。

我当天真就写了一条新闻稿,题目是《陕西女童画出万鸡图》,很多家报用了。热闹了一阵,这事就过去了。

忽然有一天,晓春父亲跑来找我,说法国人要给晓春办画展,是因为看到了你写的那个稿子。说来回都坐飞机,机票也不用咱掏钱。他为这事来谢我。我说别谢我,是孩子有出息,是你有功劳。

临走,突然想起件事,就又喊住了他。我告诉他,广东一家儿童杂志向我约稿,要我写写你怎么培养了侯晓春?他笑了,陕西话就出来了。说这事闹大了,闹大了。

一晃,三十九年过去,叫晓春的那个孩子该有四十多岁了,不知她后来从事了什么职业,是不是早成了画家?

以上这段文字,发到了朋友圈里。片刻,有人回复:侯晓春,自幼爱好绘画,于1995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2002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攻读山水专业研究生,200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美术教育系国画教研室主任。还附了她的照片和作品,画的不是鸡而是一片幽静的农舍和山林。

发来信息的朋友说,她是在网上看到的介绍,是不是你写的这个人?我沉思良久,仿佛看到了一组很有意思的新旧画面。照片上的侯晓春,我哪里还有印象,但前前后后地捋一捋,我想一定是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