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寻常花草(纸本设色) 诗四首 出门遇见《小朋友》 一支难忘的《安魂曲》 驴有四声 又见磕头虫
第7版:夜光杯 2023-04-29

一支难忘的《安魂曲》

喻荣军

总有那么一些戏剧作品,当你遇到它的时候,就有着电光火石般的感受,看完之后,你会对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然后,就是对它恋恋不忘,这样的感受会缠着你很久,以色列卡梅尔剧院的《安魂曲》就是这样的作品。我第一次看到《安魂曲》还是在二十多年前,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交易会上,一名以色列演艺经纪人给了我几张光盘,他向我推荐一些以色列的当代戏剧作品,其中就有《安魂曲》。最先吸引我的是《安魂曲》的那张封面,一棵行走着的树,繁花尽落,有着无尽的忧伤,充满着戏剧的张力。当我在电脑上看完全剧影像之后,大为震惊,我被久久地震撼着,无法自拔,死亡的主题竟有如此诗意的表达。查了相关资料之后,我越来越走近这出戏,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原著,到这个戏的编剧与导演汉诺赫·列文的经历,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样深深地打动着我,这是列文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台戏,他甚至是在病魔的折磨下完成了创作,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完全地融入到作品之中,是那般的超脱和坦然,生命的苦难是如此的真实,观剧的过程中,我能充分地感受到他情感和思想的力量,有一种极致的美,戏里戏外都闪耀着一种生命的光辉。

卡梅尔剧院的《安魂曲》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窗口,透过这扇窗,我逐渐地寻找到了更多的戏剧表达,它举重若轻的呈现方式,它的简洁和智慧,它的诗意和内涵,通过这出戏,我甚至可以时时刻刻地感受到在与创作者紧紧地相拥,跟着他一起去体会,去升发,去攀爬,一起去走向更远的地方,这是戏剧的意义所在。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有个念想,就是想把这出戏带到中国来演出,此后,这个戏曾先后三次去北京演出,但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次次与上海擦肩而过。

2007年,我去特拉维夫参加以色列的戏剧交易会,在卡梅尔剧院现场观看了《安魂曲》,这出戏演出了许多年,但依然受到观众们的喜爱。为此,我跟卡梅尔剧院的艺术总监讨论过很多次,希望能把《安魂曲》带到上海来演出,但是因为《安魂曲》已经来过中国很多次,如果再来的话,就得不到以色列政府相应的资助,加上演职人员较多,运输费用也比较昂贵,每次我想请它来上海演出,可是算来算去,成本还是打不下来,只好一次次地作罢。

直到有了“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的展演平台,我的这个愿望终于得以实现。虽然过了很多年,卡梅尔剧院的人员也一直在换,而且还要协调剧院的档期与演员的安排,沟通和谈判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但通过近两年的商谈,在2019年,《安魂曲》终于以原班人马前来上海参加戏剧谷的展演,在上海的演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就在他们到达上海之前,还临时加演一场,但依旧一票难求,该剧被“壹戏剧大赏”评为年度最佳引进剧目,时隔一年,两位主演还因此剧荣获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他们炉火纯青的表演征服了评委和专家,虽然他们不能前来领奖,但是专门录制了获奖感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对于上海这个城市的印象也很好,也都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

戏剧,不仅是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更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情感沟通的纽带。如今静安现代戏剧谷正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戏剧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像《安魂曲》这样的优秀戏剧作品在这个平台上与观众见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