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近日向社会发布了2022年“诚信之星”。其中,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居民、“信义老兵”施德华入选。
为完成战友生前殷殷嘱托,退伍老兵施德华历经艰辛,耗费半生精力,足迹遍及全国,寻找到了26位烈士的亲属,给他们送去烈士生前的珍贵信息,并送上诚挚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他万里寻亲,以书纪念,只为“信守承诺”。
施德华出生于嘉定安亭陆象村一个普通农家。1964年,20岁的施德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1967年1月,施德华服役的海军高炮独立六营被编入中国后勤部队某中队奔赴前线,执行边境军事任务。
战斗中,施德华所在的中队先后有26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80多人负重伤。施德华的班长倪振华,在惨烈的对敌战斗中牺牲。回国后,施德华继续在部队服役,直到1978年9月转业回上海。为了不辜负班长的遗愿和殷殷嘱托,工作之余,施德华开始走上寻找、慰问牺牲战友家属的漫长旅程。
牺牲的26位战友中,他同其中4位上海籍的烈士家属取得了联系,经常看望。当年的老班长倪振华,是嘉定娄塘镇人。自他牺牲后,施德华一直与其哥哥倪建华及家人保持着联系。倪振华母亲病故后,施德华还专门前往看望并吊唁。
退休后,施德华历时10多年,踏上在全国各地寻找另外22位烈士家属的征程。2017年,他辗转联系到了广西籍战友覃日常、李子目,在他们的陪同下前往广东信宜市径口镇,终于找到了黄绍英烈士的大哥黄琼英。黄琼英家共10人,生活拮据,施德华千里迢迢送上慰问品、慰问金。为节省费用,他每次寻亲,临行前都会自备大包干粮,一路上就着白开水啃馒头,乘最便宜的车,住最便宜的旅馆。一次,为了寻找原一连指导员王德清烈士在辽宁盘锦市的家属,他仅单程就花了30多个小时。当抵达王德清烈士家时已经半夜,烈士一家亲人聚在一起,望眼欲穿,就为等着他一起吃饭。
施德华用10年时间,收集整理了26位牺牲战友的生平资料。2016年底,由施德华主编的16万字《烽火劲旅》一书,终于出版问世。他通过这样的方式兑现了倪振华班长生前嘱托,完成了原全营战友的共同心愿。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