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劬劳之恩 母亲的心 闲说胡子 妈妈的样子 不妨站着喝酒 二嫚姐姐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3-05-14

闲说胡子

姜龙飞

往蒙娜丽莎脸上画胡子的人也许是因为无聊,闲得难受,信笔涂鸦;也许是恶作剧,想获得一种“把美好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宣泄的快感;也许什么都不为,既不受意识支配,也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只是乱画,盲目得很。那么,往奶油小生的脸上栽胡子碴呢?使原本一张光鲜润洁的脸,变得有点儿憔悴,有点儿邋遢,还有点儿狼狈,像《007之无暇赴死》里的詹姆斯·邦德,一路都在逃亡,除了满脸是伤,还必须胡蔓双颊须笼两腮。据说邦德的饰演者丹尼尔·克雷格本身须发疏朗,硬是被要求刷一层胶水,粘一层头发末,再刷一层胶水,再粘一层头发末,弄得两片面颊青森森一派葳蕤。这样干据说是为了强化角色的沧桑感。

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上面的两种做法都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胡子是个丑东西,要么恶势做,要么苦哈哈。其实胡子的作用不全是负面的,弄好了绝对出彩。以饰演《007之诺博士》等6部系列片以及《偷天陷阱》等大片蜚声银幕的英国著名演员肖恩·康纳利,生前曾被影迷们夸为“银幕上最帅气的白胡子老头”。你就瞧人家那把胡子吧,银芽一般鲜亮,水草一般茂密,松针一般丰厚,那气派风度,没法比,徒羡然尔。

读旧时小说笔记,知道咱老祖宗对胡子不光讲究,而且考究,根据它们的不同部位,分别赋以唇须、颏须和络腮须之别。唇须,上唇叫“髭”,下唇叫“粜”;颏须,就是下巴颏上的一绺山羊胡,叫“襞”;只有双颊两侧的胡须叫作“髯”。有所谓“美髯”一说。可见古人是把胡子作为仪容之重要部件来对待的。魏晋人士大刀关羽,就有“美髯公”之誉。尺长的三绺胡须,旗帜般飘拂在胸前,是为骁勇、忠诚的雄性象征。北宋文豪苏东坡,其须髯之繁茂,几臻“欲扣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之境界,样貌惊俗,盖世标格,传布至今,我们所见到的苏轼肖像无不苍髯如戟。

胡子,是男人最重要的外部性征,有很强的形式感可供爱美者有所作为。黑了白了,长了短了,梨园行里都有说道。男人美容是件不太好办的事,最容易找到的抓手是在胡子上下功夫。民间有句老话叫“溜须拍马”,这个“须”,就是胡子。《宋史·寇准传》载,宰相寇准,一次与门人会餐,一不小心“羹污准须”,其门生丁谓时任参政,急忙为恩公“徐拂之”。寇准脱口而出:“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邪?”寇相的这一声抢白,便是“溜须拍马”的出典,“丁谓拂须”从此成为谄事长官的代名词。至于丁谓因此记恨在心,对恩师恶意构陷,终致其罢官流放,乃为后话。

另据考证,早在殷商时期,中国就有了宦官制度,其人净面无须。古人对胡子给足了面子,表以非同一般的尊重。直到辛亥革命,男人剪辫已成大势所趋,所谓“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剪不剪辫子关系到身家性命,对胡子则网开一面,照留不误。就连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也留着两撇浓密的口髭,在反帝反封建的战场上横枪跃马,特别有形象感。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毕生凭反串扬名立万,却在日据时期蓄须明志御辱,用一把大胡子封杀了通往青衣的门。

胡子走背运是上一个世纪中期以后的事,除少数遗老还能我行我素外,年轻一点的留胡子,是要被视作大逆不道的。即使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除文艺圈尚可偶见,大胡子男人有时给人颓唐之嫌,即便个中寥寥几把大胡子,也是把胡子作为符号,标识先锋而已,充其量“臭美”,和那魏晋人氏关二爷等所表征的颜值差等,以及性别与性感之美、人格与气节之魅等等,其实没啥搭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