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不满浴室收费规定  谎报警情只为出气 老人撞见窃贼假装错认成儿子 “强制枪毙”真弱智吗? 首部“无障碍”话剧迎来22位轮椅观众
第7版:社会新闻 2023-05-29

首部“无障碍”话剧迎来22位轮椅观众

一位轮椅观众进入剧场,开心地向大家打招呼

轮椅观众在剧场前排观剧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一切都是刚刚好。昨天,上海大剧院小剧场上演了由轮椅女孩赵红程主演的话剧《请问最近的无障碍厕所在哪里?》,在场铃响起之前,22位“开”轮椅的残障观众也恰好入座。有着半自传体性质的首部“无障碍”话剧,在无障碍设施较为完善的大剧院上演,恰逢上海市人大推出《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这些看似巧合的因素,在一出话剧的台上台下汇聚。这是巧合吗?

轮椅女孩吐露心声

从哥伦比亚大学电影专业毕业的戏剧制作人沈璐君,自制作中共二大题材的音乐剧《辅德里》之后常住上海,去年不慎腿骨骨折,需要拄着拐杖出入位于巨鹿路的家。在“阶段性肢残”的过程中,她深切体会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在网上,她刷到了网名为“大程子好妹妹”的UP主赵红程——一位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小儿麻痹症患者。赵红程曾是一名互联网工作者,后来自发投入各个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测评之中,还上了央视。于是,一位拄着拐杖的女生与一位坐着轮椅的女生见面了,两人一拍即合,携手做一部话剧,以展示轮椅姑娘的内心、折射人与社会的多样性。

《请问最近的无障碍厕所在哪里?》是一部公开售票的话剧,大部分观众是话剧爱好者。舞台上,赵红程扮演的主人公妆容精致,“开”着时速可达25公里、车把手与轮椅“亦分亦合”的电动轮椅;最怕别人不由分说就帮她推轮椅,最烦学生时代开“感恩班会”让她感恩帮助她学习的同学。她的困惑在于:“我到底是要示弱,以获得与别人一样公平的竞争机会,还是要逞强,拒绝别人过度的帮助却伤了别人的心……怎样才算正常?”

为了获得“正常”的状态,主人公甚至去做了脊柱侧弯及掰正双腿的手术——台上,她身穿白色大褂,用染色的玫瑰花在胸口涂抹红色,这可以当作是一个隐喻:为了美好生活而遍尝血肉之苦。可是,手术结束,她能站起来走路的最高极限也就是200步……由此,她陷入了自己“脑子是否正常”的困惑,一个人是否会因肢体残障陷入心灵残疾?最终,全剧落在“被看见”的主题上——妈妈没去陪她做手术,是看不得她受苦;而她不想只是被妈妈“看到”,而要“被看见”。“被看见”,是每一个孩子乃至成人都期待的状态。年轻观众或许感触更深。

台下观众感同身受

坐在观众席里感同身受的还有《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发起人、市人大代表、民盟市委常委潘书鸿律师。年少时,他曾为患青光眼而致盲的爷爷当了十年“拐杖”;如今,他被这部话剧感染,眼噙泪花,想起了带着团队在基层立法联系点——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办事处等起草最初50条条例的岁月。

据了解,22位轮椅观众此次是受轮椅厂家邀请而来到剧场的,其中不乏一些打扮时髦、热爱生活的年轻人,还有一位轮椅女孩甚至在大剧院门口做起了直播。他们提前1小时就开始在大剧院门口汇聚,工作人员看到后会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我们帮助?”在得到“需要”的确认后,工作人员会上前助力。这些观众中,有的是脊椎残疾,有的是下肢残疾,因此坐入观众席的状态也因人而异——有些坐在剧院座椅上,有些坐在自己的轮椅上,均在第一、第二排看完了这部剧目。大剧院设有无障碍厕所,虽然是第一次大批量接待轮椅观众,但一切都井井有条。

赵红程亲历各个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测评,结果是上海做得最友好,这也是她最终选择在上海生活的原因之一。一切看似在昨天的大剧院小剧场“巧遇”,一切也都是生活的必然。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