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
我曾经是一名电影放映员。给人们送去文化大餐、精神享受的放电影工作让人羡慕,当放映员很快乐;但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受苦受累受委屈的时候。
上世纪70年代末,正是解放思想的时候,一些过去禁演的老电影纷纷解禁。有些电影在仓库存放了二三十年了,胶片破损严重,而且以前的材料是易燃的,放映中有时会突然无声,有时会突然断片,如果动作不快处理不当,片子就会烧了。但观众不知道这些情况,一看电影突然中断,就会破口大骂放映员,处理等待的时间稍长一点,甚至会骂你是饭桶。
农村放电影大多是露天的,有时开映时天还是好好的,放着放着突然下起了雨,观众可以跑开躲雨,放映员只有赶紧保护好电影机器,自己却像个落汤鸡。晚上放完电影,收拾好行当,再吃好夜宵,已经比较晚了,还得骑车回去。农村土路坑坑洼洼,有时要经过一片坟地,冷不丁还会窜出野狗野猫之类,使人毛骨悚然。有一次,放电影结束已经11点多了,经过一片树林地,一只流浪狗突然窜出来,吓得我一哆嗦,自行车连人栽在水沟里,一时不知所措。定神一看,立刻起来,整理好放映机和片子继续赶路。
人的胆子是逼出来的,我专门去县城买了手电筒,在夜里赶路时感觉哪里有怀疑的地方,就用手电筒往哪里照,慢慢地也就适应了走夜路。
我们公社有几个村庄有20多里路,并且都是在山区,我刚到电影队时,师傅带我去了两次,以后都是我一人前往,毕竟师傅有个家,我一小年轻无牵无挂的。为了让山里的群众也能够每月看上二三场电影,上山后我都要分别去两个大队各放一场,那就得在山上待三天两夜。那里交通不便,不能全程骑车到达,中午饭吃好后,早点上路,自行车颠颠倒倒骑到山脚下,找一户人家把车寄放着,再肩扛放映机,步行五六里山路。那真的是翻山越岭,渴了就在山涧小溪边捧口水喝,累了路边石头上坐一会,饿了啃两口馒头,到达后全身被汗水湿透。春秋天好一点,冬天贴身衣服汗湿不能及时更换,山里的冷风一吹,第二天就感冒了。就是这样,我也坚持每月按时去放电影。有一年,本来定好第二天去山里放电影,结果当天下了一场大雪,积雪有一尺来厚。这种情况本可以等雪化了再去,但我想村里的乡亲们肯定都等着盼着呢!于是,第二天毫不犹豫地出发了。雪厚不能骑车,我就走路进山,近20里的雪路加山路确实很艰难。环顾四周,只有我孤单一人行走在茫茫雪地里。当我到达放映点时,村里人都感到很惊讶,谁也没想到大雪封山我都来了,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奖我,那时,感觉自己好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