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能和中暑画等号吗?千万别小看热射病的威力!夏天放在车内暴晒过的矿泉水会致癌吗?6月科学流言榜出炉,这个夏天热得快,可也别让伪科学“热迷糊”了你的思维。
■热射病就是中暑,并不严重?
真相:热射病和中暑并不完全一样,更不可掉以轻心。一般中暑患者体温常会超过38℃,并伴有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恶心呕吐,或四肢冰冷、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变快等症状。而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热射病不是突然发生的,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会先经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等情况,要预防热射病,首先要避免中暑发生。应尽量避免待在高温(高湿)以及不通风的环境里,出行时要避开高温,做好防晒。此外,可以适当备一些防暑药品。不得不在户外作业或活动时,要注意个人身体状态,多喝水,及时休息。如果是驾车出行,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防晒衣不能洗,一洗就不防晒了?
真相:过度清洗防晒衣,确实会导致衣服的防紫外线性能下降,但正常清洗是没问题的。防晒衣通过在布料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抗紫外线剂,或者在织物表面添加防晒涂层,增强衣服抵抗紫外线的效果,就像在衣服表面涂了大量的防晒霜一样。
专业的防晒衣一般都会在吊牌上标明防晒指数,这个指数是通过国家专业机构标准检验而得出的结果,只有当UPF>40,且T(UVA)<5%时,才具备被称为“防紫外线产品”的资格,才可以叫“防晒衣”。
一般情况下,防晒衣的清洗次数在30次以内时,防晒效果不会有太明显的降低,超过30次之后,就要看抗紫外线剂的耐水性和防晒衣的加工水平了。给衣服添加紫外线屏蔽剂的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纺丝原料中加入,另一种是在织物上浸泡或涂层。通常来说,在纺丝时就加入的紫外线屏蔽剂能和原料结合得更好,多次水洗后抗紫外线性能依然可观;而在织成布后才附着在织物上的紫外线屏蔽剂更容易在水洗时被剥离下来。
防晒衣的使用寿命一般是几个月到一年左右,其中防晒成分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防晒效果肯定要比刚买的时候差。
■夏天,放在车内暴晒过的矿泉水会致癌?
真相:市面上合格的矿泉水瓶,制作材料通常为食品级塑料,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T不仅抗酸、抗碱、耐油脂,而且能经受得住大多数溶剂的腐蚀。在低于120℃的环境下,PET无毒无味,装饮料很安全,但极端高温时,会慢慢溶解并释放出一些有害人体健康的有机溶剂。
车辆里的温度,即使是在夏季,一般也很难达到120摄氏度,因此“在车内暴晒过的矿泉水会致癌”这一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那些果皮青绿的荔枝是还没有熟透就采摘了的?
真相:这是对新鲜荔枝的误解。荔枝有300多种,很多荔枝的果皮并不是通体鲜艳的红色。
如“妃子笑”的特点就是果皮青红。挂绿荔枝的特点是果皮颜色红紫相间,还有一条绿线直贯到底,因此得名“挂绿”。品质优良的“观音绿”荔枝,成熟时甚至果皮还是青绿色的。
消费者最好根据荔枝品种来确定果皮颜色是否正常。新鲜的荔枝果皮龟裂平坦有规则,手感紧致而有弹性;也有些颜色发青的荔枝,可能属于光照不足或没有熟透,最好不要吃。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