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湖羊养殖有了新路“数” 盐城 千亩荷花竞绽放 “国字头”儿童戏剧舞台搭进小乡村 科技创新点亮“太湖明珠”
第9版:长三角/万象 2023-07-25
校地联动合作 企业自主研发 城市数字治理

科技创新点亮“太湖明珠”

听本地专精特新企业讲述攻坚克难故事,看知名高校为城市发展注入“智慧”,访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感受“数字无锡”……日前,记者随“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图景·2023全国地方媒体总编辑看无锡”活动走进无锡,解码“太湖明珠”迸发的科技创新力量。

校地联动 培育百家高新企业

全球首款抗量子攻击商用密码芯、斩获国际顶尖发明展金奖的耳鸣康复治疗仪、国内首创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叶身防渗保护工艺……走进位于滨湖区的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各类科研成果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研究院开展的不是基础研发,而是偏向于成果转化、市场化的应用研发。”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无锡与清华大学牵手的第11年,研究院已在无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百余家,逐步形成了集成电路、两机、双碳技术、物联网、先进制造和生物医学六大技术研发重点领域,其中卓胜微电子于2019年6月登陆创业板,成为江苏省首家集成电路设计类的上市企业。

校地合作,逐渐形成了“基础研发在清华、应用研发和成果转化在无锡院”的协同发展模式,“我们对下一个十年充满期待,希望清华的科研成果在无锡这片热土上结出累累硕果。”

自主研发 填补产业链空白

位于惠山经开区的无锡恒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型环保公司,客户覆盖上汽集团、江淮汽车等3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更是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董事长杨延相是中国内燃机专业首位博士后,2015年他带着自己的科研技术和产品来到无锡,开始了创业之路。“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是我们选择无锡的重要原因。”

随着“国五”“国六”等汽车排放标准相继出台,杨延相带领团队展开持续技术攻关,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目前公司已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主打产品——柴油机尾气排放后处理系统打破了行业内对国际品牌的依赖,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也让无锡的汽车制造产业更有韧性。如今,恒和环保已成为业内龙头企业,在商用车后处理系统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前三位,中轻型商用车细分领域居第一。“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未来我们将全力投入到混动汽车发动机后处理装置的研发和生产之中。”

最强大脑 城市治理数字化

在无锡市城运中心的指挥调度大厅里,不断跳动的数据、实时刷新的画面在一张巨大的弧形屏幕上逐一排开。作为无锡的“城市大脑”,在这里,32万余路视频点位信号实时接入,304路智能高空鹰眼不间断传送画面,24小时都有工作人员在岗。全域覆盖、全时感知、高效处置,城市治理在这里实现“一网统管”。

“实时看得见只是城市治理的第一环,更重要的是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第一时间联动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无锡市城运中心主任张亮介绍,目前中心已与公安、交通、生态、水利等各部门实现线上线下密切联动,建立起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从看见到预见,这张巨大的‘网’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数字化管理并非城市专属,在滨湖区胡埭镇也有一个“最强大脑”——胡埭镇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常住人口、群租房、经营用房、潜在风险等一目了然。指挥中心管理站副站长包凯圆介绍,目前正推进“数治胡埭”项目建设,根据村社区布局进行精准的网格划分,通过社区专职网格员与志愿者队伍,以网格为单位定期走访,做到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数据信息实时、准确。“复杂、繁琐的基层工作变得高效了起来。” 本报记者 黄于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