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的傍晚 杨建正 摄
冯健
曹正球
从黄浦滨江漫步到徐汇滨江,有时能遇见不下20支萨克斯在深情演绎,他们或三五合奏,或独自沉醉,萨克斯乐音的“随行”让饭后散步也变得格外有情调。
萨克斯和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很深的渊源,它的风格特质和“上海腔调”相契相合。无论是在曾经和平饭店的天台,还是在如今江风如徐的滨江岸边,萨克斯已然成为都市靓丽风景线中一抹别致的色彩。夏日傍晚,总有一曲萨克斯让你心醉。
“消遣”遣出一技之长
冯健最早接触萨克斯是在公园,钟爱唱歌、曾在钟表行业“十月歌会”大放异彩的她,退休后常去公园练唱,很快就被萨克斯的乐音迷住。“我的第一把萨克斯就从同好者手里收过来的,600块,吹着玩。”
最初没有系统学习的她,每日在公园“野吹”。原想着就消遣消遣,却没想到“心血来潮”整整持续了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朋友圈看到了青年萨克斯演奏家汤迎的教学视频,就摸索着上门拜师。如今不论寒冬酷暑,每周二她都会跨越半个上海去学习。
在业余萨克斯学习领域,男女比例约为50:1,冯健坦言很多人对这门乐器有误解。虽然吹奏类乐器确实考验肺活量,但也没有常人以为的那般高要求,用对了运气方法,女性也能吹得很好。她最爱的一首曲子是《梦中的额吉》,女性视角较为感性,对富有情感的乐曲理解层次更深,会仔细琢磨装饰音和即兴乐句,而这恰恰成为了一种个人特色。
前不久,在老父亲的生日宴上,冯健为全家演奏了一曲,为其乐融融的家宴增添氛围感。这让她劲头更足,决心好好练习,争取在60岁时再上一层楼。
“偶遇”遇见豁然开朗
机电专业出身的曹正球,退休前是一厂之长,从业务骨干到技术总监,他的人生经历很丰富。萨克斯出现在他人生低谷时,那是四年前,他在铁道医院做肠镜,当时结果不甚理想,住院几日他始终惴惴不安。一天傍晚,他溜出医院到闸北公园散步,突然传来一阵悦耳的萨克斯声,熟悉又振奋人心的节奏是他年轻时最爱的那首《爱拼才会赢》。回想曾经的意气风发,再想到如今为了还没定论的病情患得患失,他顿时就释然了——人生在世,总有跌宕起伏,不论好坏,勇敢面对便是。
也正是那一瞬间的“遇见”,这个理工男的艺术细胞被激活了。他闲时在家开始跟着视频学萨克斯,他钟爱爱尔兰民歌《夏日最后的玫瑰》,一个音一个音跟着练。又勤学五线谱,他说:“这些小蝌蚪在五根线上跳来跳去,起初看得我眼都花了,数着数着也就熟悉起来。”
如今既要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岳母,又要帮带四岁的外孙女,曹正球却从未放弃萨克斯学习。为了加大肺活量,他连抽了40年的烟都戒了。在他看来,萨克斯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初遇便被治愈。他喜欢萨克斯温暖、洪亮又让人豁然开朗的音色,也喜欢吹奏时能融入自己当时当刻的心境和感悟。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