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走,到电影院去 六年“催更”终于盼到续集 一边品味美食美酒一边欣赏电影
第10版:文体新闻 2023-08-07

六年“催更”终于盼到续集

京剧《七侠五义》(下本)首演火爆

《七侠五义》(下本)剧照

阔别上本六年,海派连台本戏《七侠五义》(下本)昨前两晚于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首演。一位忠实戏迷激动地表示:“上世纪80年代我才二十多岁,曾在劳动剧场(天蟾逸夫舞台)看过老版《七侠五义》(头本),这次看下本可是等了有四十多年!”

大型机关精妙

下本的剧情紧接上本,“五鼠”和新出场的巡按颜查散以及沈仲元、智化、艾虎等侠客与襄阳王为首的反派阵营展开激烈的正邪较量。舞台上刀光剑影,暗流汹涌,一系列惊险武侠技巧看得观众热血沸腾。十二处大场景以及数个大型机关,比上本更丰富的舞台装置对舞美工作带来考验,历经争分夺秒地装台、换景,演员与机关装置之间充分磨合,才呈现出了精彩的舞台效果。

邓丽姑刺杀颜查散,道具机关呈现“飞人”场面惊心动魄;初探冲霄楼时,白玉堂面对大型吊桥机关,展现了高难度身段动作;二探冲霄楼时,角色稍不留神便会触发一处石像隐秘机关,把人困住;三探冲霄楼时,襄阳王亲设的八卦阵,会让舞台上呈现移动交错重叠的镜面幻境效果,观众跟着白玉堂一起步入迷局探险;蒋平水下捞印时,多媒体影像会出现暗流汹涌的寒泉水面特效,为观众营造水底激战的沉浸式体验,威亚技术也助力展现蒋平捞印后浮出水面的效果。

看完近3小时的演出,观众一路热议:“正反派的数次交锋悬念迭起,点亮了每个人心中的武侠梦!”“将当年盛极一时的武侠大戏再搬上舞台考验的是剧院传承创新的综合实力。各行当角色都塑造得个性鲜明,英雄大义令人动容。”

两代主创接力

下本导演陈金山曾在上世纪50年代的演出中跑过龙套,也是上世纪80年代《七侠五义》剧组的主创,更是2017年首演的上本导演,他带着上京这一批青年人才把绝活都亮了出来,在新一代观众面前重焕光彩。

首次参演连台本戏的武生郝帅表示,此次饰演气宇不凡、文武双全的武林侠客白玉堂,他不仅有繁重的武戏技巧,还有特别设计的唱段考验,为了磨炼唱功,开排以来每日吊嗓一小时已成为郝帅的“必修课”。在“三探冲霄楼”的剧情之中,郝帅先后展示了茹派、盖派两套动静结合的“走边”以及惊险的群戏打斗,还参与设计了几段精彩“枪花”。

由武丑郝杰饰演的蒋平不仅有吃重的文戏场面“旅店会兄”,展示扎实的念白功力。“寒泉捞印”一场颇具挑战,有三张桌高度的“下高”,而水底与恶蛟缠斗的舞蹈极具韵律感。武旦冯蕴饰演的反派邓丽姑诡计多端、身形矫健,有踢枪等一系列精彩出手展示。花旦杨扬突破行当界限饰演了泼辣爽朗的七奶奶,“吃鱼结义”一场的大段念白十分考验角色驾驭能力。

《七侠五义》文戏的唱腔设计亦别具一格。唱腔整理金国贤也是上世纪80年代就参与创作的资深主创,此次全剧唱腔结合每个人物心理活动进行创作,颇具个性。

演出吸引了不少看过上本演出的戏迷慕名而来“追剧”,他们纷纷表示“等了六年终于圆梦追完大结局”,观众也盼望可以尽早看到上本、下本连演。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