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赶海(油画) 《军魂》的上海细节 光华灼灼“宝莲灯” 趣谈灭蚊“三件套” 高安路上的赵有亮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3-08-13

《军魂》的上海细节

刘海波

八一建军节,笔者有幸在虹口工人文化宫欣赏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庆祝建军96周年和双拥运动80周年的演出《军魂》。演出只有一个多小时,但观众时而热泪盈眶,时而血脉偾张,为不同时期革命军人热爱人民、献身祖国的赤诚胸怀所感动。演出由10个片段组成,反映了人民军队自成立以来的一些重要历史时期。演出巧妙地安排一对军旅作家父女作为演讲人串起全剧。

演出的一个特点是整台演出的多个片段巧妙地与上海发生了关联。

讲述人以作家爷爷的日记带入,讲述爷爷随巴金先生赴抗美援朝战场采风,与一个北方小战士交谈,战斗打响,小战士冲向战场,但再也没有回来。

汶川地震时英勇的中国空降兵冒着极大的危险空降灾区,路遇一辆倾覆的旅游大巴展开救助。空降兵的原型正是今年上海“最美退伍军人”中的一员。

讲述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零零后战士陈祥榕的故事,舞台上出现的是陈祥榕的两位战友与陈祥榕的姐姐对烈士的回忆。这两位战友都曾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跟着战友参观上海也是陈祥榕未实现的梦想之一。

上海元素的凸显无疑让观众意识到这些英雄人物与自己并不遥远,更容易代入自我,产生感动。演出中,笔者注意到身边的许多观众都不时拭泪,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样,受到了一次强烈的情感震撼。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