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算法博弈导论” 看问题的新视角 AI不能取代一切,至少现在不能 “火眼金睛”捕捉碳排放 静心攀登一座叫“数学”的山
第7版:科创上海 2023-12-22
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沈维孝

静心攀登一座叫“数学”的山

沈维孝在数学世界逐梦前行 成钊 摄

“我们做纯数学研究的人,要求不多,除了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之外,其他的都是小事。”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沈维孝说。

进入沈维孝的办公室,最醒目的是一块大黑板,上面常常写满计算公式和数学符号。

2015年,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回国,沈维孝成为上海数学中心第一个全职首席教授。作为全职引进的领军人才,他和自己学生成功解决困扰众多一流动力系统专家多年的魏尔斯特拉斯型函数的维数问题。

1975年,出生在安徽农村的沈维孝,自小展现出数学天赋。中学前,没有接受过任何数学专门竞赛训练的他,在初中取得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安徽赛区一等奖的成绩;高中时,又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安徽省一等奖。

“我在数学上有一定天赋。但光有天赋没用,努力也极其重要。”真正开始从事数学研究后,沈维孝发现任何一门学问,要做到一定深度、高度,需要持之以恒的专注。他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与合作者证明的实Fatou猜想,攻克了近十年之久。从博士二年级开始,他就对这个问题充满热情。其间他遍翻论文、反复推演,直到2007年才彻底解决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这一成果被菲尔茨奖获得者斯梅尔列为“21世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

动力系统是研究系统随时间长期演变行为的学科方向。在这一领域内,取得一系列深刻且富有原创性的成果,让沈维孝成为国际上动力系统研究的知名学者之一。

截至目前,他在国际公认的“数学四大顶刊”之上发表9篇论文。2009年,他以历届最年轻获奖者的身份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

“有些难题,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想出答案,某种意义上就像爬上了山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虽然,它可能只是个小山坡”,这是沈维孝说的。他的学生任浩杰记得沈维孝让他用接近一年的时间搞懂一篇论文。任浩杰说:“有的人觉得很不划算,沈老师却认为,‘做数学要能静心,年轻人花十年时间不去计较得失钻研,不是件吃亏的事情’。”

沈维孝认为:“基础研究如果现在就有用,就不会是好研究,它应该引领未来整个应用开发以及其他各方面研究。”他说,一位从事AI应用开发的朋友问他如何用数学解释人工智能及其背后的逻辑,“大家都相信数学会在AI的发展中起到作用,都想从数学中获得解释,以更好地推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我想,普通的数学教授把自己的数学做好就行;当了院士,这些问题就是我需要去思考的。”

本报记者 张炯强 通讯员 赵天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