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奚先生
我是浦东杨家渡人,1982年出生。1986年12月,我5岁,作为小傧相,参加了舅舅的婚礼。
那天起得很早,我爸妈给我做了一套小西装,上面是西装背心,打一个领结,下面是西装裤。我妈妈帮我涂口红,还用口红在额头正中点了一个圆点点。打扮一番以后,我们步行到了舅舅家。那天,舅舅穿了一套很标准的西装,因为他瘦,所以显得特别收身。舅妈穿了一件很漂亮的墨绿色连衣裙,不是婚纱,但看上去还是蛮摩登的。
上午,亲戚朋友陆陆续续到了,大家送上祝福,一起拍照。那时候的礼金是20至50元。家里放满了各式各样的塑料娃娃,表示早生贵子。我的任务就是说好话,讨红包。大人要我去舅舅、舅妈的床上打滚。他们床上放着好几叠红色、绿色的被子,都用红绳子捆起来。被子里面藏了煮熟的鸡蛋,叫“红蛋”,谁能摸到,就代表要交好运。
中午吃的是简餐,晚上才是重头戏。可能因为条件的关系,当时没有去饭店,是放在我家里的,因为我家的厅比较大,一共摆了6桌。我们用的是八仙桌,把边上几个圆弧形的台面都翻上来,组成一个大的圆台面,这样一桌可以坐10个人。婚宴的冷盘都是传统菜式,有走油肉、蹄髈、鸭子、鸡、鱼、鳝丝、海蜇头等等。我爸、外婆、亲朋好友都会烧菜,所以也不用找厨师,大家切配洗分工,都是自家完成的。
2006年2月,轮到我办婚礼了。
前一天晚上,我到剃头店去,跟发型师说,明天我要结婚了。他给我推荐了一款,大概花了两三百块钱。
婚礼当天,我必须要在中午12点前接到新娘子。我们伴郎团加摄像师,总共有10来个人。清晨五六点钟,我就要起来了。7点多钟,伴郎和摄像师先来我家,会合之后把婚礼当天的流程和安排都讲清楚之后,我们就出发了。我穿着西服西裤,坐的是一辆最新的奔驰S600的敞篷车。这是我爸托关系找一位朋友调来的,当时整个上海的婚庆公司都借不到。到了我太太家,我们一帮男生要闯关了,做俯卧撑、塞红包,我还要写保证书,才能接到新娘。我太太穿了一身有着很大裙摆的那种白色婚纱,脚上当时是不穿鞋子的,因为我的最后一个任务就是去找两只红色的鞋子,必须要找出来。紧接着,丈母娘和老丈人给我们端来莲子汤,又塞了红包。我们跪下拜天地、拜父母,说一些感谢的话。
接了新娘子先去我家,对着我爸妈,把差不多的流程再来一遍。下午去陆家嘴绿地拍照,我们在那儿要摆各种各样的姿势,来往的行人都盯着看。
我们的婚宴是在东方路的福记饭店办的,边上是国信紫金山大酒店,就是现在的紫金山大酒店,我们订了一晚婚房。当晚,我们摆了22桌。其中,20桌是固定的人员,2桌是备餐,排场还是挺大的,龙虾、鱼翅,样样都有,我们认识饭店里的人,还给大厨塞了一个红包。我记得一桌是2500块钱,属于福记的“顶配”了。来参加的客人一人给200至500元的礼金,他们都说吃得好,一看就知道是本地人的婚礼。
宴会厅的中间有个小舞台,司仪向来宾介绍了我们两个相识的过程,屏幕上有PPT,台上还有冷烟花。最后,我们交换婚戒。我们的仪式整体上是比较简单的,只是新娘全程换了三套衣服。
那天有一个外国人到这个饭店吃饭,路经我们的婚礼,说从来没有见过中式的传统婚礼。经我们同意,他拍摄了一段片子,想带回去给他们国内的人看一看,中国婚礼是这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