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年,全家人终于可以放松平日紧绷的神经,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然而在社交平台,吐槽和父母相处时间一久,就容易“擦枪走火”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一些小事,可能就会在两代人之间掀起波澜。
来自上海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热线平台的全年咨询统计显示,“情感倾诉”类来电占比最高。以往,父母致电咨询较为普遍,如今,青少年来电的比例则逐年上升。咨询师留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少“乖孩子”可能平时“看上去很好”,然而长期藏起的心事,却让他们失去快乐的能力。12355咨询师建议父母,利用假期,和孩子们好好聊一聊吧!父母耐心地当一回“树洞”,可能是孩子们最渴望得到的新年礼物。
在父母眼中,高一男生小骁(化名)脾气温和,但打通12355热线后,咨询师李秀娟听到的却是足足30多分钟的吐槽。小骁说,自己和父母似乎很难沟通,父母限制他用手机,这让他觉得自己很没面子;父母提出他考到年级前20名才能换娱乐时间,他觉得父母爱的不是自己,而是成绩。每次他说自己的意见,要么被忽视,要么被否定。于是,他将一切的难过、委屈都埋在心里。时间久了,干脆就装一个“乖孩子”,好像什么都听他们的,但实际要做的时候,很多不想做的还是不做,或者当时就左耳进右耳出。
李秀娟当了近10年的心理咨询师,在她看来,可喜的是,像小骁这样意识到自己心理压力较大、愿意来“自救”的孩子正在增加。但遗憾的是,不少父母落在孩子的身后。他们看到的孩子,成绩不错,乖巧听话,殊不知孩子早已将真正的自己藏起来。“如果孩子长期找不到自我,看上去按照父母安排好的一切往前走,那他内心深处很容易感到自卑。”
李秀娟希望,父母给孩子们更多一些自主权,在一些容易激发矛盾的点,比如手机使用上,和孩子共同商议出解决方案。比如,设计手机时间限额,或者将手机放在固定位置,有需要时取用。30多分钟的倾诉过后,小骁的情绪明显平缓很多。李秀娟也建议他,沉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可能会犯很多错误,但不要怀疑他们对你的爱,你也可以主动和他们聊聊。”
“在父母眼中很小的事情,可能在孩子眼里非常重要。孩子们需要的,是有人可以去倾听、共情他们的感受。”最近,12355咨询师于雷接到女孩小雨的来电,那天是女孩小雨(化名)的10岁生日,妈妈很早就许诺,要给她买一个漂亮的大蛋糕,为此小雨盼了很久。然而,最后出现在小雨面前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蛋糕。妈妈觉得,一个蛋糕而已,都差不多,但小雨就越想越委屈,觉得妈妈一点不重视她。
“一方面,心理咨询师要做的是安抚她的委屈情绪,另一方面也渐渐引导她发现日常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相信妈妈是爱自己的。”于雷提醒父母,千万不要小看“承诺”二字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在大人眼中,可能只是少吃一个蛋糕、少去一次游乐园、少买一个新玩具,但实际失去的是孩子的信任,从而造成亲子关系的一次次疏远。她也想对青少年说,学会表达也是一种爱的能力。心里有话,请主动和父母交流,父母可能并不是忽略你,只是真的没有意识到你的想法。可以挑选较为安静的睡前时刻,情绪平和地找父母谈一谈,说不定,他们也非常愿意做你的“树洞”,帮你解忧。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