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为民
新年到,家家忙着办年货。年货大不同,可有一样东西却是家家都会买的,那就是糖。新年吃糖,寓意一年都会甜甜蜜蜜。
我们小时候吃的糖一般分为硬糖和软糖。硬糖主要品种就是各色水果糖、话梅糖,还有椰子糖;软糖是大白兔奶糖、太妃糖、花生牛轧糖等。软糖有一个特别的标志,就是中间包着一层糯米纸。糯米纸入口即化,但不是用糯米做的。它是由淀粉、明胶和少量卵磷脂混合,流延成膜,烘干而成。
我的小阿姨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外地工作,1975年,她和新郎趁着新年放假回来办喜事。这一天,外婆家的大台子上堆满了大量喜糖。只见大人们把硬糖4粒和软糖4粒放进一个红色塑料小袋里,然后用订书机把袋子封住。喜事办完后,剩下的许多糖都落入了我们孩子的口袋。那年新春,我们几个孩子都真正享受到了糖果自由,也感受到了新年办喜事的双份甜蜜。
除了硬糖和软糖外,糖的品种还有麦芽糖、龙须糖、泡泡糖、棉花糖等。
年关将近,一些外地的货郎担会走街串巷卖麦芽糖。说是卖,其实更多的是换。一听到卖货郎的吆喝声,孩子们立刻会拿上家里的废铜烂铁、废纸废布、牙膏皮等废品去换麦芽糖吃。麦芽糖有硬的和软的两种,你要白色成块的,货郎就会根据你拿来废品的价值给你敲下相应的麦芽糖。一般孩子手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卖,就只能换软的麦芽糖,货郎会用两根小竹签从瓶里挑出一小团麦芽糖递给你。于是,小朋友们就拿着它不停地搅拌。直到把金黄色的麦芽糖搅拌成白色,我们才会一点一点吃下去。
小学有位同学的父亲,腿有残疾,走路一瘸一瘸的。寒假期间,他就会在邮局门口摆上一个做糖人的摊。孩子们付了钱,就可以在转盘上转圈,转到什么动物,他就给你当场做。在一块微热的石板上,只见他用勺子舀了一点稀释的麦芽糖,挥洒自如,一番勾勾画画,栩栩如生的动物就出现在你眼前。
这位同学的母亲则在一旁卖她的棉花糖。糖人摊前有买的、有看的,人流一直不断。卖棉花糖的生意时好时坏。空闲时,老婆都会面含微笑地看着丈夫忙碌。看着这个场景,我会想起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携手前进,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改革开放后,一次,我在选年货时看到了一种“酥心糖”,包装花花绿绿特别喜庆,而且酥心谐音舒心,新年送人特别讨口彩,我一下子买了好几包。
过年走亲戚,我拿了两包酥心糖送给姨妈,姨妈却高兴不起来,原来前两天与儿子媳妇闹矛盾,连这个年都没过好,儿子一家跟着媳妇回了娘家。看着姨妈家十几平方米的蜗居,一家五口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磕磕碰碰真是在所难免,我们也只能好言相劝。
哪知道第二年,姨妈家就遇到了拆迁,姨妈老两口虽然与儿孙分开居住,但还是在一个小区内。当我再次拿着酥心糖去拜年时,老人连说,现在的日子真的是过得舒心了,与儿子媳妇的关系也得到改善。以后,我每年去姨妈家拜年都会带上酥心糖。老人每次都会说,托你的福,每次送来酥心糖,我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舒心。
小小一粒酥心糖,哪有那么大的“威力”啊。只有国家大步发展,才会有我们百姓年年的甜甜蜜蜜。